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張延賞,中書令嘉貞子”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文言文閱讀( 19 分) 張延賞,中書令嘉貞子。大歷二,拜河南尹,充諸道營田副使。延賞勤身率下,政尚簡約,疏導(dǎo)河渠,修筑宮廟,流庸歸附,邦畿復(fù)完。 是歲旱歉,人有亡去他 文言文閱讀(
19
分)
張延賞,中書令嘉貞子。大歷二,拜河南尹,充諸道營田副使。延賞勤身率下,政尚簡約,疏導(dǎo)河渠,修筑宮廟,流庸歸附,邦畿復(fù)完。
是歲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賞曰:“
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適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廬,已其逋債,百姓遂安。以故,歲兇而無怨者。
數(shù),改檢校兵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使。建中四,西山兵馬使張?以兵入成都為亂,延賞奔漢州,將戍將討之。是月,斬?及同惡者。先是兵革屢擾,自天寶末楊國忠用事南蠻,三蜀疲弊。其后崔寧復(fù)侈靡,故蜀土殘弊。延賞薄賦約事,動遵法度,僅至庶富焉。建中末,駕在梁州,倚劍南蜀川根本。
貞元元,以宰相劉從一有疾,詔征延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賞與李晟不協(xié),晟表論延賞過惡,改授左仆射。初,大歷末,吐蕃寇劍南,晟領(lǐng)神策軍戍之,旋師,以成都官妓高氏歸。延賞聞而大怒,即使將吏令追還焉。晟頗銜之,形于詞色。
三正月,會浙西觀察使韓?來朝,?嘗有德于晟,因會宴說晟使釋憾,遂同飲極歡,請晟表薦延賞為相,晟然之,于是復(fù)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延賞當(dāng)國用事,晟請一子聘其女,延賞拒而不許。晟謂人曰:“
武人性快,若釋舊惡于杯酒之間,終歡可解。文士難犯,雖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內(nèi)。今不許婚,釁未忘也!
無幾,延賞果謀罷晟兵權(quán),時議非之。
貞元三七月薨,六十一,贈太保,賻禮加等,謚曰成肅。史臣曰:延賞博涉經(jīng)史,達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罷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
(選自《舊唐書》)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政尚簡約 尚:崇尚
B
.又何限于彼也
限:限制
C
.晟頗銜之
銜:懷恨
D
.因會宴說晟使釋憾憾:遺憾
5
.表現(xiàn)張延賞達于政事的一組是

流庸歸附,邦畿復(fù)完 ②
歲兇而無怨者 ③
斬?及同惡者

延賞薄賦約事 ⑤
領(lǐng)神策軍戍之 ⑥
延賞果謀罷晟兵權(quán)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張延賞關(guān)心百姓,堪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營田副使任上,同情流離失所的百姓,為百姓著想,因此百姓安定,很多逃難的百姓歸附到他的治下。
B
.張延賞能于治亂,文武兼?zhèn),在成都任上,面對?的兵亂,他奔赴漢州,率部討伐。張?及同黨被斬殺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為皇帝的依靠。
C
.張延賞與李晟關(guān)系不睦。李晟表奏張延賞的過失使張延賞被降職,導(dǎo)致二人關(guān)系緊張。而李晟攜官妓回師、張延賞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升級,勢同水火。
D
.張延賞心胸不夠?qū)拸V。李晟在韓?勸說下真心與張延賞和解,而張延賞卻沒能展現(xiàn)一任宰相的胸懷度量,甚至謀奪了李晟的兵權(quán),被時人和史家視為不足。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廬,已其逋債,百姓遂安。(5
分)
(2
)文士難犯,雖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內(nèi)。今不許婚,釁未忘也。5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69171.html

相關(guān)閱讀:“晏子之暑”閱讀答案
《趙光逢》閱讀答案及翻譯
“公姓楊,諱景”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守仁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孔子遷于蔡三歲》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