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簡答題與辨析題解題思路訓練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簡答題
  題中簡答題的設問方式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第一、體現了哪些哲理或哲理是如何體現的類;第二,為什么類;第三,有何意義類;第四,如何做類;第五,如何認識、理解、談談看法類。
  二、各類題型的解題思路
  1、體現了哪些哲理或哲理是如何體現的類:
  體現了哪些哲理類的題型,答案組織一般可按:材料+原理(世界觀和論)進行。
  例:云南省地處邊陲,氣候溫暖濕潤,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該省經過分析認為,本省具有資源、氣候、區(qū)份三大優(yōu)勢,也有基礎產業(yè)薄弱、經濟結構單一、國民文化素質較低三大劣勢。根據這種情況,該省制定了自己的發(fā)展戰(zhàn)略,即建立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想主要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1)在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時,著眼于省情(材料),體出了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原理)。
  (2)在分析省情時,既看到優(yōu)勢,也看到劣勢(材料),體現了一分為二的精神(原理)。
  2、為什么類:
  為什么類的題型,一般來說可從兩個方面——必要性和重要性去思考。所謂必要性是指必不可少,非這樣不行;所謂重要性是指具有重要意義、作用和影響力。
  例1:為什么中國政府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繼續(xù)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1)實現國家的統一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武力方式。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實行“一國兩制”,既堅持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又照顧了臺灣的特殊利益,是和平統一祖國的最佳選擇。(該點其實回答了用“一國兩制”方式的重要性,這樣做有重要意義。)
 。2)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中國政府有權采取一切手段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在臺灣問題上,我國只有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才能真正威懾臺獨勢力和國際反華勢力,防止臺灣從祖國分離出去和外國勢力的干涉。(該點回答的是必要性和重要性,非得這樣,不這樣不行,并且有重要作用。)
  例2:(2002年高考題34題)為什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集中解決黨的作風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肩負著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任(點出黨的地位,說明不這樣做不行,回答必要性)。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回答了重要性)。在新的發(fā)展階段,黨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考驗,當前黨的作風總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回答了必要性)。
  3、有何意義類
  有何意義類題型的答案一般可按這種方式進行組織:先用一句總括性語言開頭,后再跟若干“有利于。。。。。。”
  例: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的意義是什么?
  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是我國體制重要內容(總括先行)。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有利于黨的政府的自身建設,有利于改善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有利于我國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隨后)。
  4、如何做類
  這類題型沒有固定的答題模式,需要同學們平時注意積累,在解題時可向課本和時政兩邊靠。
  經濟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體:國家、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或社會輿論;找找具體措施:宏觀上從兩個方面想想:發(fā)揮市場的作用和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微觀方面想想:面向市場、科技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體制創(chuàng)新、調整結構、宏觀調控、輿論監(jiān)督、道德約束、法律法規(guī)等。
  政治類題目,可以圍繞如何做的主體——國家機關、什么機關、公民、政黨、階級、主權國家、國際組織等去構建鏈,形成網絡。
  萬一不會做,教你一絕招:改寫材料,別留空位。改寫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條理重新整理組合,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5、如何認識、理解、談談看法類
  這類題型,一般可以從這種思路去組織答案:是什么(什么現象、本質、問題的實質等),為什么(原因、危害、作用、意義等),怎么辦或怎樣(措施、建議、做法、態(tài)度,立場等)。當然不一定每題都同時回答三個層次。這種思路可適用于論述題中的相關題型,只不過簡答題答案要簡明扼要,論述題要適當展開論述。
  例1:2000年夏季,我國一些家電生產企業(yè)結成“價格聯盟”,達成了限制大幅度降價的銷售協議。然而,協議墨跡未干,參加協議的廠家便紛紛“跳水”降價,限價銷售宣告失敗。
  如何正確認識這一經濟現象?
 。1)商品價格由商品價值量決定,勞動生產率提高使單位商品價值量下降,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供過于求,商品價格必然下降。
 。2)企業(yè)人為采取“價格聯盟”方式限價,不利于正常的市場競爭和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yè)要遵循市場規(guī)則,正當競爭。
 。ㄒ陨蟽牲c回答了為什么,為什么“價格聯盟”最終宣告失。浚
 。3)企業(yè)要遵循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主動開發(fā)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ㄔ擖c回答了怎么辦,既然限價銷售行不通,那該怎么辦?)
  例2:一位普通的城市女職工,從小就有當的夢想。20世紀90年代末,好自愿從繁華大都市到貧困地區(qū)當了一名不拿工資的編外鄉(xiāng)村小學,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農村孩子身上。有人認為這是在做“傻事”,好卻說:“我就是想做一點有意思的事。。。。。。在農家孩子中間,我感到被尊重和被需要。”
  結合這位女職工的事跡,談談應如何理解人生價值?
 。1)人生價值必須通過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才能說明。(回答了什么是人生價值)。
 。2)這位女工的事跡表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它既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回答了為什么說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3)在對社會作貢獻的同時,這們女職工實現了自己當教師的夢想,個人也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回答了材料是怎樣體現人生價值的)。
  做好簡答題,先要審準題,通過分層、總結,找準題干講的是幾層意思,整體又講的是什么意思(別犯只看局部不看整體的錯誤)?纯词悄姆N題型,可以從哪種思路去思考、組織答案。在找理論依據時,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用一個考點的多個層次去分析一個問題(深度)還是用多個考點不同角度分析一個問題(廣度),例如2003年第35題的轎車問題,就是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擴大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等多個考點分析一個問題;二是一扣兩靠——扣緊材料,靠向教材靠向時政。
  注:大凡涉及到人生價值方面的題目,同學們大都可用上“人生價值必須通過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才能說明”去說明問題。
  二、辨析題
  高考題辨析題大致可分以下幾種題型:第一、錯誤型(或不全面);第二、正誤混合型;第三、補充型;第四、條件型;第五、復合型。
  做好辨析題,一定要作判斷,要善用設問法,層層設問,逐層分析,這對于找準辨析點,捕捉采分點很有幫助。
  1、錯誤型(不全面):該種題型近兩年出現次數增多。該類題型解題時主要找出錯的原因是什么,逐層遞進,層層分析,并無固定套路,主要要把錯誤原因層層剝清楚。
  例1:國家間關系的變化是無規(guī)律可循的。
  這一說法不正確。(做出判斷)
 。1)國際關系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下,國家間關系既可能表現為共處與合作,也可能是競爭與沖突,但并非無規(guī)律可循。(設問:為何會認為國家間關系的變化是無規(guī)律可循的?)
 。2)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也是每一國家在處理與別國關系時的一個基本準則。國家間出現分離聚合的變化,主要是由各國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
  (3)國家間關系往往因其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變化而變化。
  (設問:國家間關系的變化真的無規(guī)律可循嗎,如果有,這一規(guī)律是什么?它是怎樣決定國家關系的變化的?)
  注:通過層層設問,將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得分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各類辨析題均可使用些法。
  例2:貿易順差越大越好。(請試著分析)
  2、正誤混雜型
  該種題型可分為,要么一句對一句錯,要么一句中有對有錯,要具體分析。解決方法同樣要用設問法,答案組織可按:(1)肯定正確部分+原因分析;(2)否定錯誤部分+原因分析;(3)總結:作出判斷,表明立場,指出方向、作出評價等。
  例: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動事物發(fā)展。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作出判斷,但該處參考答案判斷值得商榷)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著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肯定+原因,設問: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嗎?為什么?)
 。2)這種矛盾是客觀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人們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所以矛盾無所謂多或少。(否定+原因,設問:矛盾越多越好嗎?為什么?)
  (3)人為制造的矛盾與事物身軀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區(qū)別的。人為制造矛盾不僅不能推動事物的發(fā)展,而且適得其反。(否定+原因,設問:既然矛盾無的謂多少,我們又為何說可以人為制造矛盾呢?)
  3、補充型
  所謂補充型,是指辨題所涉及到的理由、措施等不完整,我們在作出肯定的同時,還必須將其補充完整。這類題型的答案可按如下思路組織:(1)肯定+原因;(2)補充+原因;(3)總結。
  例:發(fā)展糧食生產必須擴大耕地面積。
  (1)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沒有耕地,糧食產量就失去了保證。(肯定+原因,設問:發(fā)展糧食生產要不要擴大耕地面積?)
  (2)發(fā)展糧食生產,重點是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改善品質、建立優(yōu)質、高產、高效的糧食生產體系。為此,要加大物資和資金的投入,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補充措施,設問:僅僅擴大耕地面積就行嗎?又該如何?)
 。3)從全局看,部分不適合耕種的土地實行退耕還牧、還草,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糧食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總結,評價,設問:能不能一味擴大耕地?)
  4、條件型
  這種題型不能簡單判斷是對還是錯,增加一個條件可能是對的,換一個條件可能就錯了,所以必須分情況討論,學會牽線搭橋,找出條件。
  例如: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必須弱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
  分析:地方政府行使管理職能,一定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嗎?得分情況討論:若地方政府不恰當地干預市場,行使管理職能,就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若地方政府正確行使管理職能,就不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進一步分析:那么地方政府該如何正確行使管理職能?層層設問分析,尋找條件,分情況討論,真相自然會大白于天下。
  參考答案:(1)地方政府行使管理職能并不必然產生地方保護主義,因此,這咱說法是不準確的。(2)近年來出現的一些“大戰(zhàn)”,其實質在于地方政府不恰當地干預市場,不正確地行使管理職能。(3)為了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必須時一步協調地方與地方,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系,加快改革步伐,促進地方政府正確行使管理職能。
  5、復合型
  復合型即幾種題型的整合。無論怎樣變化整合,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把握設問法,掌握以上幾種題型的解題套路,沉著應戰(zhàn),冷靜分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縱使泰山壓頂,我自不會彎腰。舉例分析:
  例: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惟一力量。
  分析:該題是補充型、條件型的組合。(1)知識一定會推動社會進步嗎?不會,需要補充條件,分情況討論。(2)只有知識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嗎?不是,需要補充完整。
  參考答案:(1)知識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成為現實的力量。(知識怎樣才能起作用?補允條件:要運用才能達到目的。
 。2)被人掌握的知識,可以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礙社會發(fā)展的力量。(分不同情況討論,條件不同,后果自然不同)
  (3)知識是重要力量,人的理想,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補充完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6919.html

相關閱讀:怎么科學整理高中政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