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整衣冠,引從者教百,皆錦衣花帽,前后簇擁而出。蔣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別來無恙?”瑜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別足下,特來敘舊,奈何疑我作說客也?”瑜笑曰:“吾雖不及師曠之聰,聞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請告退。”
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為曹氏作說客耳。既無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帳。敘禮畢,坐定,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
須臾,文官武將,各穿錦表,帳下偏裨將校,都披銀鎧,分兩行而入。瑜都教相見畢,就列于兩傍而坐。大張筵席,奏軍中得勝之樂,輪換行酒。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家說客。公等匆疑。”遂解佩劍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劍作監(jiān)酒:今日宴飲,但敘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
!
”太史慈應諾,按劍坐于席上。蔣干驚愕,不載多言。周瑜曰:“吾自領軍以來,滴酒不飲;今日見了故人,又無疑忌,當飲一醉。”說罷,大笑暢飲①。座上觥籌交錯。飲至半酣,瑜攜干手,同步出帳外。左右軍士,全裝貫帶,持戈執(zhí)戟而立。瑜曰“吾之軍士,頗雄壯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
!
”瑜又引干到帳后一望,糧草堆如山積。瑜曰:“吾之糧草,頗足備否?”干曰:“兵精糧足,名不虛傳。”瑜佯醉大笑②曰:“想周瑜與子翼同學業(yè)時,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實不為過。”瑜執(zhí)干手日:“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骨肉之恩,言鹽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③。蔣干面如土色。瑜復攜干入帳,會諸將再飲;因指諸將曰:“此皆江東之莢杰。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
——選自羅貫中《群英會蔣干中計》
16
.有關選文中周瑜三次“大笑”的理解,有誤
的是
A
.選文①處的“大笑”,是周瑜對蔣干的蔑視,同時也是為了緩和緊張氣氛,穩(wěn)住蔣干。
B
.選文②處的“大笑”,既體現(xiàn)了周瑜為自己的成就、地位而自豪,又從側面制止蔣干說降。
C
.選文③處的“大笑”,表明丁周瑜忠于東吳的堅定立場,從側面斷絕了蔣干的說降念頭。
D
.三次大笑體現(xiàn)了周瑜勇敢善戰(zhàn)、足智多謀、輕瀟灑、豪爽自信的性格特點。
17
.對“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骨肉之恩”一句的理解,最恰當?shù)氖?br />
A
.在外有君臣間的義氣,對內(nèi)是骨肉情深。
B
.表面上是君臣的名分,實際上彼此有骨肉一樣的恩情。,
C
.在外面是君臣關系,在家中是親戚關系。
D
.外人看來是君臣關系,實際上有骨肉般的深情。
18
.有關選文的理解,正確的是
A
.文中寫蔣干“昂然而來”的用意在于刻畫蔣干氣宇軒昂,充滿自信。
B
.蔣干“驚愕,不敢多言”是因為見吳軍實力強大,心中膽怯。
C
.蔣干“面如土色”是因為震驚于周瑜的決心,感到游說無望。
D
.周瑜列出蘇秦、張儀、陸賈、酈生,目的是為了贊美蔣干的口才。
19
.聯(lián)系課文,下列表述有誤的是
A
.課文節(jié)選自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B
.從情節(jié)上看,故事的結局是周瑜巧施反問計.蔣干中計。
C
.課文善于用環(huán)境氣氛來烘托人物形象。
D
.課文以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他們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70268.html
相關閱讀:《梨一樣的蘋果》閱讀答案
《信 包利民》閱讀
《汽車等著的時候》閱讀答案
《父親的一課 王熙章》閱讀答案
《水上的名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