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與理科的學習方法差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考取清華大學某高考狀元觀點一:

  數(shù)理化方面,記憶比較少,理解多。對數(shù)理化,我穩(wěn)扎穩(wěn)打,重在理解,不死記硬背。上這些課時,我一貫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對每道例題、習題都用心理解,同時記錄下來。存在疑問的地方作上標記,下課后向老師及時請教。一些零碎的知識點亦不放過,隨手記于筆記上。每一科都配有專門的筆記本,做筆記是我有益的學習習慣。每學一章,都認真做好筆記。課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常常能說出某個知識點在哪一頁。課本是基礎,是知識的源泉,一切復雜題目由其變換而來,因此熟習課本是非常必要的?匆粌杀就捷o導書,做一定數(shù)量的習題。然后結合老師講的例題和我做的習題,仔細歸納。想想:這章有哪些題型,每類題的相關題有哪些變化,本章的重點、難點是哪些,重點掌握的內容是什么……。開始學習新的一章時,暫時放下前一章,全力學好這一章。這樣,我一章一章地打好基礎。每隔一段時間,老師就要測驗一次。這時,我就把以前的知識系統(tǒng)地復習一遍,然后考試,成績都很好。我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學習每一章。

  可能有的學生也采用類似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那不是因為你不聰明,而是陷入了誤區(qū),打“題海戰(zhàn)”。對每章,你做很多題。今天看這本參考書,明天看那本參考書。到頭來。題做得太多,自己也被弄糊涂了。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雖多,其“宗”卻是相同的。做題之后,應及時歸納總結解題的方法。一味的做題,不但事倍功半,時間也不允許。而且,輔導書也要精,而不要多。

  對于語文和英語,我更注重記憶,和人交流。語文、英語一定要多讀、多寫、多背。英語單詞我是熟記不忘,課文則多讀不厭,至于語法,應當條條反復記憶,才會爛熟于胸。

  學習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時間,需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的精神。日積月累,才會擁有知識。不急不躁,穩(wěn)扎穩(wěn)打。

  考取清華大學某高考狀元觀點二:

  合理利用時間,就要掌握人腦的工作規(guī)律。生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天中大腦運作的三個黃金時間是:上午九點至十一點,下午五點至七點,晚上八點至九點。因此要抓緊這幾段時間。而且,一般來說,早晨的時候大腦最清醒、理性思維最強,適合于學習理科。下午和晚上則記憶力較好,適合復習文科。尤其是睡覺前,如果復習的最后一科是文科,將有利于排除記憶的后繼干擾,而記憶效果特佳。另外,數(shù)學、物理、化學中抽象思維很多,在學習這些課程時,不宜持續(xù)過久的時間,以一小時為宜;而在閱讀文學作品等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書籍時,可適當?shù)匮娱L自修時間。

  學習中要講究方法,不能一味死學。比如學習化學要注意多聯(lián)想、多類比;學習物理則應學會抓住關鍵,多思考一下解題思路;背誦英語單詞可以分組記憶等等。自己要注意積累經驗,同時學習有自己的方法,不能盲目跟著別人學,適合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

  一位考取清華大學的畢業(yè)生經驗:

  每一次做學習經驗的報告時,“學習計劃”是我的必講內容。有人要問:“計劃到底有沒有用?”回答是肯定的,有!特別是在你短時間內準備完成多科目,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時,計劃幾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從提高學習效率的角度來看,列計劃也是極為有效的手段之一。

  從時間上看,計劃可以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列過計劃的同學也許會有感受,一份長期計劃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像我從前就曾不止一次地在新學期開始時列過學期計劃,在暑假開始時列過暑假計劃,但從來都是不超過一個星期,一份長長的計劃就變成了一紙空文。為什么會這樣呢?毅力不夠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長期計劃這種形式本身就比較死,不夠靈活,它很難考慮到你后來會遇到的新情況。而在每個階段,我們學習上的重點、難點恰恰又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從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執(zhí)行一份長期計劃是不符合辯證法的。因此,高三以后,我就再沒有列過超過一周的計劃,而且這種三天到七天之間的短期計劃,也的確令我受益非淺。特別是在每一次考試之前的一周里,列一個小計劃,將自己的復習安排得井井有條,我便有了足夠的信心在考試中保持不敗。

  有些同學也許會擔心:“以前我從未列過計劃,現(xiàn)在突然開始,有些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其實,列計劃本身并沒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兩個字??“詳、實”就足夠了。一份計劃上只出現(xiàn)時間和科目是不夠的,最起碼還要有具體的章節(jié)的安排,包括做哪些習題,看哪些筆記都應當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fā)揮計劃的優(yōu)勢。所謂“實”,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a href="http://www.yy-art.cn/gaoyi/" target="_blank">高一些也可以,但絕不可過高或過低。太低了,計劃的內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沒有計劃;但大多數(shù)人可能更容易把計劃列得偏高,開始還能拼一拼堅持一下,但很快地就敗下陣來。如果總是列這種過高過緊的計劃,常常完不成,那么時間一久也就會對列計劃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計劃絕不在于它的起點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幫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發(fā)揮。

  總的來說,列計劃的目的無非是通過一篇白紙黑字,使得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能夠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剛開始列計劃的同學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難易的尺度,列的計劃過高過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斷調整,不斷改進,就會很快適應這種方法。但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列計劃只是一種手段,絕不要為了列計劃才去列計劃,那樣也就失去了計劃的意義。不管什么時候,列計劃都只是為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換句話說,我們應當先有目標,后列計劃。

  幾位清華學子無不強調計劃的重要性,然而計劃的制訂絕非易事。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曾經嘗試制訂計劃,但是真正將這一習慣保留下來的人并不多。

  一份成功的學習計劃,不應過簡,也不必過繁,更不必為制訂這份計劃而耗費過多時間,計劃的目標也應適中。不訂書面計劃,而時時“胸有成竹”的人,也是有的,但他們不是沒有計劃,而是以“腹稿”形式來制訂計劃。書面計劃的優(yōu)點,在于其“白紙黑字”的監(jiān)督作用。

  清華學子譚李同學提醒我們:“一個作息時刻表最大的功效不在于逼迫你將盡量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而是幫助你保持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使你有規(guī)律地作息,這就足夠了,太過嚴格,會增大心理壓力,得不償失!

  理科學習的特點

  1)漸進性 理科的學習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 所以要充分掌握基礎的概念,才能進行運算。而數(shù)理運算是數(shù)理能力的基礎,專業(yè)技術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發(fā)展起來。沒有基礎學科的成果,就不可能有應用科學的大力發(fā)展。

 。2)邏輯性 理科學習邏輯性很強,學科知識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例如,在高等數(shù)學,首先要學習極限的理論,有此基礎才可以學習微積分,否則,很難學好高等下數(shù)學。

 。3)技能型 理科學習既需要理解,也需要動手.許多專業(yè)的課程都需要通過實驗、操作運算、制圖等來完成。因此,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通過實驗、實踐等技能性課程的訓練。

 。4)自學性 理科自學一定要和老師的講課進度基本同步,要根據(jù)課程的教學進度來安排自學。理科所包含的各種科目要比文科多得多,每個學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特殊規(guī)律,有不同的學習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73793.html

相關閱讀:如何做好物理課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