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性氣候
大陸性氣候是地球上一種最基本的氣候型。其總的特點是受大陸影響大,受海洋影響小。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溫度很高,氣壓很低,非常炎熱,且濕度較大。冬季受冷高壓控制,溫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熱,使氣溫年變化很大,在一天內也很很大的日變化,氣溫年、日較差都超過海洋性氣候。春季氣溫高于秋季氣溫,全年最高、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春至或冬至后不久。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
夏季太陽輻射強,地面加熱迅速,氣溫急劇上升,對流上升運動增強,云量增多,常有積雨云,并伴隨陣風和大風,使整個夏季雨水相對較多,濕度增大。冬季干燥,晴朗,地面輻射極強,地面冷卻很快,多日照,少云量和降水。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主要是對流雨。降水量年與年之間有很大變化,常有洪澇或干旱發(fā)生。
科學研究表明,氣溫對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很大影響。白天氣溫高,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碳水化合物。夜間溫度低,則可以減弱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就會減少,也就可以減少植物的養(yǎng)分損失。所以,在大陸氣候條件下,氣溫日較差大,對于植物的物質生長特別有利。新疆的瓜果特別碩大而且甘甜,就是這個道理。
海洋性氣候
海洋性氣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氣候型。總的特點是受大陸影響小,受海洋影響大。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氣溫的年、日變化都比較和緩,年較差和日較差都比大陸性氣候小。春季氣溫低于秋季氣溫。全年最高、最低氣溫出現(xiàn)時間比大陸性氣候的時間晚;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氣候終年潮濕,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陸性氣候多;而且季節(jié)分配比較均勻。降水量比較穩(wěn)定,年與年之間變化不大。四季濕度都很大,多云霧,天氣陰沉,難得晴天,少見陽光。
溫和、多云、濕潤的海洋性氣候,給人們以舒適的感覺;其實這種氣候對植物生長并不有利。19世紀末就有人發(fā)現(xiàn),在歐洲,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產長的小麥,蛋白質含量小,至多只有4~8%。隨著深入大陸,到俄羅斯歐洲部分,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增高達9~12%,在比較干燥炎熱的地區(qū),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原蘇聯(lián)科學家證明:一個地區(qū)的氣候大陸性越強,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也就越高。在氣候溫涼潮濕的地方,小麥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質含量卻降低。人們?yōu)榱搜a充蛋白質的不足,只好借助于肉類,但是又帶來脂肪過多的缺點?梢,海洋性氣候對農業(yè)并不很有利。其實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活,氣候雖然溫和,但是陰沉多雨的天氣,并不利于人類精神和情緒的發(fā)展。
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干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干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因此,氣溫年較差比海洋氣候大。最冷月出現(xiàn)了1月,表現(xiàn)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最熱月出現(xiàn)在7~8月,秋季氣溫高于春季氣溫,又表現(xiàn)出海洋性氣候特點。例如長沙,年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4.7℃,最熱月為7~8月。從月平均值來看,7月平均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實際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溫度高于7月,況且從平均最高溫度看,則以8月最熱,為31.2℃。再以南京為便,年較差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熱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從1951~1980年30年間,有14年是8月平均溫度高于7月,平均最高溫度也是8月最熱,為30.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79186.html
相關閱讀:新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