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周實(shí)①
(1
)淺草不盈寸,微風(fēng)蕩成波,倚樓睨之,不忍遽去,則吾之愛此草也為何如?東園桃與李,香色襲人魂,有時日墜游倦,便欲和衣宿其下,則吾之愛此花也為何如?
(2
)雖然,吾嘗見世之愛草者,往往踏之以足;愛花者,往往折之以爪。夫至踏之折之,與桎梏之蹂?之將毋同?揆②
諸愛之初心,詎不大相背謬哉?在踏之折之者之心,固以為吾之踏之折之,正吾所以愛之,而不意其踏之折之之時,已刁民愛之之心南轅北轍也。
(3
)無盡于是得一解焉。方愛之之心之初萌,乃天性之流露于莫知其然而然者;及其踏之折之,則不免濟(jì)以人欲之私矣。夫自私者,未有能愛物者也,雖間有貌似愛物之頃,亦非真能愛物,特以物足供一己之愉快耳。踏草折花者,非此類而何?
(4
)噫,天下之真能愛物者,至不惜以身殉物。試問踏草折花者,能以身殉花草也否耶?不能以身殉花草,而徒桎梏花草,蹂?花草,此其人早溢乎愛之分際,而流于縱欲矣。
(5
)是故善用其愛者,能保存天性而擴(kuò)充之,而天下民物,無不在胞與之中③
;不善用其愛者,遂狹小其天性而戕賊之。后世戰(zhàn)爭盜竊之紛紜,疇④
非欲攫取天下之民物以快己私者乎?踏草折花,其小焉者也。嗚呼噫嘻!
【注釋】 ①
周實(shí)(1885-1911)
,號無盡,清末著名詩人、革命者。 ②
揆(kuí)
:揣度。 ③“
而天下民物”
二句:宋朝張載日:“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言泛愛一切人與物。與:朋友。 ④
疇:誰。
22
、第(2
)段著重指出踏草折花者( )與( )的背離。(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2
分)
23
、第(3
)段畫線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
、花草初生之際,愛物之心自然流露;(等到花草長成)則踏草折花,私心暴露。
B
、對待花草的愛心,源自人的自然天性;而那些踏草折花行為則是貪婪之心膨脹。
C
、萌生喜歡花草之情乃是天性的自然流露;而踏草折花行為則是人的私心促成的。
D
、萬物初生時節(jié),人們都有愛物的天性:等到花草可以采摘踐踏,私欲自然形成。
24
、聯(lián)系上文,從論證的角度分析第(4
)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25
、比較《種樹郭橐駝傳》中“
他植者”
與本文中踏草折花者行為的異同。(2
分)
26
、分析本文的寫作意圖。(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2
、心(意愿、情感) 行(行為、動作)(2
分)
23
、C
(2
分)
24
、上文分析踏草折花者情感與行為的背道而馳,并分析其出自私心的動機(jī),在此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揭示其縱欲的本質(zhì),是議論的深入。(3
分)
25
、都是名為愛心實(shí)質(zhì)上摧殘草木;前者源于對草木生長天性的無知,后者出于自私貪婪。(2
分)
26
、本文借事喻理(借題發(fā)揮),借踏草折花自私縱欲行為,抨擊外國入侵者與國內(nèi)當(dāng)權(quán)者瘋狂攫取民物的強(qiáng)盜行徑。(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79540.html
相關(guān)閱讀:《郭子儀,字子儀》閱讀答案及翻譯
《吳充,字沖卿》閱讀答案及翻譯
“建中靖國元,坡自儋北歸,居陽羨!遍喿x答案及翻譯
《莊辛說楚襄王》閱讀答案附翻譯
《邢?字子昂》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