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10
題!督鹗洝泛笮
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候德甫①
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見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訛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皆栽之,可謂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歸
趙氏。侯二十一,在太學(xué)作學(xué)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zhì)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②
之民也。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dāng)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shù)日。
后屏
居鄉(xiāng)里十,仰取俯拾,衣食有余。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
事鉛槧③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題。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萊事
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
甲乙,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guān)出卷帙;蛏贀p污,必懲責(zé)揩完涂改,不復(fù)向時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闕
④
、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于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因
憶侯在東萊靜治堂,裝卷初就
,蕓簽縹帶,柬十卷作一帙。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fù)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
得之艱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
理之常。所以區(qū)區(qū)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紹興二玄?歲壯月朔甲寅,易安室題。
(節(jié)選自李清照《(金石錄
>
后序》)
【注】
①
趙侯德甫:指趙明誠,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趙明誠曾為萊州等地太守,故稱
“
侯
”
。
②
葛天氏: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③
鉛槧
(qiàn):
古代文具。鉛為鉛條,可書寫;槧為木板,可書文字。
④
?
(wán)
闕:磨損殘缺。
8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始歸
趙氏
歸:回到
B
.后屏
居鄉(xiāng)里十
屏:隱退
C
.大櫥簿
甲乙
簿:書冊
D
.裝卷初就
就:接近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
B.
C
.
D.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清照夫婦喜愛收藏,遇上《牡丹圖》這樣的珍品更是愛不釋手,但由于資金不足一,他們也只好遺憾地放棄。
B
.李清照在閱讀亡夫遺著時,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既有凄苦無奈之情,又有曠達坦然之意。
C
.本文敘寫了李清照夫婦校書賞文、比賽記憶等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看似瑣屑,卻頗有情致。
D
.作為一篇書序,本文既交代了《金石錄》成書的詳細過程,也表明了自己作序以告誡后世好古博雅者的意圖。
11.
把第
Ⅱ
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1)
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皆載之,可謂多矣。
(5
分)
答:
(2)
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
(5
分)
答:
參考答案:
8
.
B
(
A
項
“
歸
”
:出嫁;
C
項
“
簿
”
:登記書冊;
D
項
“
就
”
:完成)
9
.
C
(均力副詞,為什么。
A
.連詞,表目的,用來/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B
.副詞,于是、就/介詞,因為;
D
.副詞,表肯定,是/副詞,表限制,僅僅,只)
10.D
(原文并未交代《金石錄》成書的詳細過程)
II.
(
10
分)
(l)
(
5
分)上足以符合圣人的主張,下足以訂正史官失誤的,都記載在這里,可以稱得上內(nèi)容豐富了。(大意正確
3
分,落實
“
訂
”“
載
”
各
1
分)
(2)
(
5
分)或者天意認為我資質(zhì)不夠,不足以享有這些珍奇的物件嗎?或者死者(明誠)泉下有知,對這些東西仍然過分愛惜,不肯留在人間嗎?(大意正確
3
分,落實
“
菲薄
”“
抑
”
各
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79542.html
相關(guān)閱讀:《斛律光,字明月》閱讀答案及翻譯
《竇建德碑》閱讀答案
《門山縣吏隱堂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班超》閱讀答案及翻譯
“太行之陽有盤谷”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