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共和國簡稱南非,是非洲經濟實力最強、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其經濟基礎在非洲國家是屈指可數的。南非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較先進的技術;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業(yè)國之一,已發(fā)現和開采的礦物約有70種。其中黃金、鉑族金屬、釩、鋁硅酸鹽、鉻礦石、錳礦石的儲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鉆石、蛭石居世界第二位;銻和鍺居世界第三位;煤和鈦居世界第四位。南非礦產品的77%銷往90多個國家,從而被稱為“非洲燃料礦物的波斯灣”。南非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非的30%,相當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國生產總值之和。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1 170億美元,實際增長1.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 088美元。外匯儲備40億美元,通貨膨脹率6.5%,失業(yè)率37.4%。1999年底南非貨幣蘭特與美元比價為6.15∶1。截至1999年6月,南非外債余額為251億美元(約占GDP20%,約半數為短期外債)。
制造業(yè)和礦業(yè)是南非國民經濟的支柱,分別占國民經濟的25%和10%左右。主要工業(yè)部門有化學、食品、運輸設備、鋼鐵等,另外還有先進的核工業(yè)和軍火工業(yè)。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至20世紀70年代初,南非經濟增長較快,進入80年代后,經濟發(fā)展停滯并出現衰退。1993年起,南非經濟開始緩慢回升。新南非誕生后,政府積極推動以市場原則為基礎的混合經濟體制,把經濟重建與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1995年曼德拉總統(tǒng)提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經濟增長,1996年又提出了到2000年實現經濟增長率6%的目標,吸引外資并將繼續(xù)推進部分國有企業(yè)私有化進程。為實現這一目標,南非政府一方面通過與南部非洲發(fā)展共同體各國開展部門合作、政策協調和貿易一體化,一方面也積極謀求與歐盟國家發(fā)展長期的戰(zhàn)略關系,以促進南非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并吸引歐盟各國對南非的投資。
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 153億美元,居非洲各國之首,約占非洲生產總值的1/3;對外貿易額為550億美元,占非洲的1/5。南非的土地面積占非洲的4%,人口占非洲人口的6%,但它的鋼產量、煤產量和發(fā)電量分別占非洲的83%、97%和50%。它擁有非洲鐵路運輸量的69%、汽車總數的32%和公路總長度的45%。其科技、教育、金融和通信等方面的水平,也居非洲國家最前列。1992年南非人均國民收入為3 030美元,屬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南非軍火和電子工業(yè)等發(fā)展也很快,已成為南半球最大的軍火生產國。南非農業(yè)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992年),糧食產量約占非洲的20%,在非洲和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
從1995年6月到1999年10月11日,南非與歐盟經過艱苦談判,終于正式簽署“貿易、發(fā)展和合作協定”。2000年1月起實施。這是單個發(fā)展中國家與歐盟達成的首個貿易協定。根據該協定,南非與歐盟貿易的90%將在12年內實現自由化;歐盟廢除南非向歐盟出口95%的關稅,其中大部分減免稅須在2002年前完成;南非取消歐盟向南非出口的86%的關稅,減免稅措施將主要在2006~2012年完成。南非61%的農產品可自由進入歐盟市場,歐盟農產品免稅出口到南非的比例提高到83%,但歐盟須放棄對農產品的出口補貼。
此外,南非政府還制訂了“全球經濟戰(zhàn)略計劃”,其內容包括加強同與南非發(fā)展水平相似并與南非經濟具有互補性的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聯系,并為外國投資者提供減免稅等優(yōu)惠政策。其目標是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外投資和技術發(fā)展本國產業(yè)特別是制造業(yè),建立以出口為主導的、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經濟體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83661.html
相關閱讀:為什么格林尼治時間是世界標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