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題。(
19
分)
費宏,字子充。甫冠,舉成化二十三進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五進尚書。帝耽于逸樂,早朝日講俱廢。宏請勤政、務學、納諫,報聞。魯府鄒平王子當?當襲父爵,為弟當涼所奪且數(shù)矣。宏因當?奏辨,據(jù)法正之。當涼怒,誣宏受賂,宏不為動。錢寧陰黨宸濠,欲交歡宏,饋彩幣及他珍玩。拒卻之。宸濠謀復護衛(wèi),遍賂朝貴,寧及兵部尚書陸完主之。宏從弟編修?,其妻與濠妻,兄弟也,知之以告宏。宏入朝,完迎問曰:“
寧王求護衛(wèi),可復乎?”
宏曰:“
不知當日革之者何故?”
完曰:“
今恐不能不予。”
宏峻卻之。及中官持奏至閣,宏極言不當予,詔卒予之。于是宸濠與寧合,而恚宏。寧數(shù)偵宏事無所得。以御史嘗劾?不當留翰林,即指為宏罪。宏乞休。寧遣騎伺宏后,抵臨清,焚其舟。宏歸,杜門謝客。會宏族人與邑奸人李鎮(zhèn)等訟,宸濠陰令鎮(zhèn)賊宏。索宏不得,發(fā)宏先人冢,毀其家。宏馳使訴于朝。下巡撫孫燧按狀,始遣兵剿滅。世宗即位,遣行人即家起宏,加少保,入輔政。宏數(shù)勸帝革武宗弊政。“
大禮”
之議,諸臣力與帝爭,帝不能堪。宏第署名公疏,未嘗特諫。戶部議督正德時逋賦,宏請斷自十以后。從之。大同兵變,張璁請討之。宏曰:“
討而勝,玉石俱焚;不勝,彼將據(jù)城守,損威重多矣。莫若觀變而徐圖之。”
事果旋定。是時張璁用事,璁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宏每示裁抑,璁亦大怨。及璁居兵部,宏連疏乞休,帝輒下優(yōu)詔慰留,然終不以譴璁。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指,上書誣宏,宏竟致仕去。十四,璁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時召入無逸殿,與周覽殿廬,從容笑語,移時始出。數(shù)有咨問,宏亦竭誠無隱。未幾卒,六十有八。
(節(jié)選自《明史·
費宏傳》)
[
注]
宸濠即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孫,襲封寧上。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宸濠陰令鎮(zhèn)賊宏
賊:殺害
B
.發(fā)宏先人冢
發(fā):找到
C
.下巡撫孫燧按狀
下:交付
D
.宏每示裁抑
示:表示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費宏正直敢諫的一組是(3
分)
①
宏請勤政、務學、納諫
②
宏因當奏辨,據(jù)法正之
③
宏馳使訴于朝
④
宏數(shù)勸帝革武宗弊政
⑤
宏請斷自十以后
⑥
宏亦竭誠無隱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費宏對抗權貴,險遭殺身之禍。他堅決不同意恢復寧王的護衛(wèi),以致被寧王及其黨羽怨恨陷害,被迫離職;回鄉(xiāng)之后,仍然被暗算追殺,差點喪命。
B
.費宏持重得體,辦事顧全大局。他屢次希望世宗革除前朝弊端,但有時也顧及皇帝面子,在一次朝會上,他只在大臣們的奏折上簽名,而未另外進諫。
C
.費宏料事在先,準確研判形勢。地方勢力反叛,有人主張鎮(zhèn)壓;費宏的看法是,無論勝負,都有損朝廷的利益,不如靜觀其變而后慢慢策劃;兵變很快就平定了。
D
.費宏三人朝閣,仕途曲折多舛。他輕時就入閣輔政,能夠秉公執(zhí)法,始終高風亮節(jié),亮節(jié);但也多次引來政敵的忌恨和打擊,每遭誣陷都不得不離開朝廷。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錢寧陰黨宸濠,欲交歡宏,饋彩幣及他珍玩。拒卻之。
(2
)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時召入無逸殿,與周覽殿廬,從容笑語,移時始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84024.html
相關閱讀:“章?豪俊,博學善文”閱讀答案附翻譯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張儀者,魏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郭瓊,平州盧龍人”閱讀答案及譯文
《溫造》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