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5
題。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
孝惠帝元,更以參為齊丞相。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shù),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于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惠帝二,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
“
吾將入相
”
。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參去,屬其后相曰:
“
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
”
后相曰:
“
治無大于此者乎?
”
參曰:
“
不然。夫獄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
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擇郡國吏木詘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子
?
為中大夫;莸酃窒鄧恢问拢詾
“
豈少朕與
”
?乃謂
?
曰:
“
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
‘
高帝新棄群臣,帝富于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
’
然無言吾告若也。
”
?
既洗沐歸,間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
?
二百,曰:
“
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
”
至朝時,惠帝讓參曰:
“
與
?
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
”
參免冠謝曰:
“
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
”
上曰:
“
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
曰:
“
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
”
上曰:
“
君似不及也。
”
參曰:
“
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
惠帝曰:
“
善。君休矣!
”
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卒,謚懿侯。
(節(jié)選自《史記·
曹相國世家》)
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使人厚幣請之
幣:禮物
B
、告舍人趣治行
治:整理
C
、參去,屬其后相曰
屬:囑咐
D
、從吏幸相國召按之
幸:幸運
3
、下列能直接說明曹參采用“
清靜無為”
的管理辦法的一組是(
3
分)
①
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
②
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
③
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
④
惠帝怪相國不治事。
⑤
擇郡國吏木拙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垂相史。
⑥
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
國⑤
D
、②
承孚
4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關于如何治理齊國,曹參采用黃老之術而不采用儒家的辦法。
B
、曹參和蕭何在沛縣時,關系不錯,分別為將相時卻關系不好,但都很敬重對方的才能。
C
、曹參常常把那些要來提建議的官員灌醉,也不懲罰那些醉酒高歌、狂呼亂叫的官吏。
D
、惠帝責怪曹參辦事情不認真,于是免了曹參的職位,曹參只當了三的相國。
5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
分)
(
l
)參于是避正堂,舍蓋公焉。(
3
分)
譯:
(
2
)參免冠謝曰:“
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
”(
3
分)
譯:
參考答案:
2
、
(
3
分)
D
“
幸”
的意思應為“
希望”
。
3
、
(
3
分)
C
(①
中所說的是曹參不知道對儒家的辦法如何選擇取舍,這是最后使用黃老之術的原因,不是直接的管理辦法。④
中所說的是惠帝責怪曹參,不是直接的管理辦法。⑥
說明曹參為什么要采用清靜無為的管理辦法。)
4
、
(
3
分)
D
(惠帝雖然曾經(jīng)責怪過曹參,后經(jīng)解釋就很贊賞曹參的做法了,因此并沒有免曹參的職務。)
5
、
(
6
分)(
1
)曹參于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那里。(“
避”“
舍”“
焉”
各
1
分)
(
2
)曹參脫帽謝罪說:“
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相比誰更強?”
(“
謝”“
察”“
孰與”
各
1
分)
【譯文】
平陽侯曹參,沛縣人。秦朝時曹參做沛縣的獄掾,蕭何做主吏。
孝惠帝元,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曹參做齊國丞相時,齊國有七十座城邑。當時天下剛剛平定,悼惠王紀很輕,曹參把老人、讀書人都召來,詢問安撫百姓的辦法。但齊國原有的那些讀書人數(shù)以百計,眾說紛紜,曹參不知如何決定。他聽說膠西有位蓋(
g
ě
)公,精研黃老學說,就派人帶著厚禮把他請來。見到蓋公后,蓋公對曹參說,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凈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以此類推,把這方面的道理都講了。曹參于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那里。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就是采用黃老的學說,所以他當齊國丞相九,齊國安定,人們大大地稱贊他是賢明的丞相。
惠帝二,蕭何去世。曹參聽到這個消息,就告訴他的門客趕快整理行裝,說:
“
我將要入朝當相國去了。
”
過了不久,朝廷派來的人果然來召曹參。曹參離開時,囑咐后任齊國丞相說:
“
把齊國的獄市拜托給你,要慎重對待它,不要輕易干涉。
”
后任丞相說:
“
治理國家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的嗎?
”
曹參說:
“
不是這樣。獄市,是善惡并容的,如果您嚴加干涉,壞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這件事擺在前面。
”
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蕭何臨終時,(蕭何向孝惠皇帝)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曹參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做事情沒有任何變更,一概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
(曹參)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一些質(zhì)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立即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官吏中那些言語文字苛求細微末節(jié),想一味追求聲譽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曹參自己整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上門來的人都想以言相勸。可是這些人一到,曹參就立即拿美酒給他們喝,過了一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么,曹參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后離去,始終沒能夠開口勸諫,如此習以為常。相國住宅的后園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飲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參的隨從官員們很厭惡這件事,但對此也無可奈何,于是就請曹參到后園中游玩,一起聽到了那些官吏們醉酒高歌、狂呼亂叫的聲音,隨從官員們希望相國把他們召來加以制止。曹參反而叫人取酒陳設座席痛飲起來,并且也高歌呼叫,與那些官吏們相應和。曹參見別人有細小的過失,總是隱瞞遮蓋,因此相府中平安無事。
曹參的兒子曹
?
(
zhu
ó
)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認為自己紀輕,于是對曹
?
說:
“
你回家后,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
‘
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jù)什么考慮國家大事呢?
’
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
”
曹
?
假日休息時回家,閑暇時陪著父親,把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guī)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
?
二百板子,說:
“
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該說的。
”
到上朝的時候,惠帝責備曹參說:
“
為什么要懲治曹
?
?上次是我讓他規(guī)勸您的。
”
曹參脫帽謝罪說:
“
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相比誰更強?
”
惠帝說:
“
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
曹參說:
“
陛下看我和蕭何相比誰更賢能?
”
惠帝說:
“
您好像不如蕭何。
”
曹參說:
“
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jīng)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而治,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
”
惠帝說:
“
好。您休息休息吧!
”
曹參做漢朝相國,前后有三時間。他死了以后,被謚為懿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84034.html
相關閱讀:《文章繁簡 [清] 顧炎武》閱讀答案及翻譯
《識伯修遺墨后》閱讀答案
閱讀《報任安書》節(jié)選(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閱讀《孫臏》(附翻譯)
《張綱傳》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