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7
題。
孫盛,字安國,太原中都人。祖楚,馮翊太守。父恂,潁川太守。恂在郡遇賊,被害。盛十歲,避難渡江。及長,博學,善言名理。于時殷浩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盛嘗詣浩談論,對食,奮擲麈尾
①
,毛悉落飯中,食冷而復暖者數(shù)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醫(yī)卜及《易象妙于見形論》,浩等竟無以難之,由是遂知名。
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貧親老,求為小邑,出補瀏陽令。太守陶侃請為參軍。庾亮代侃,引為征西主簿,轉(zhuǎn)參軍。時丞相王導執(zhí)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蠻校尉陶稱讒構其間,導、亮頗懷疑貳。盛密諫亮曰:“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間內(nèi)外耳。”亮納之。庾翼代亮,以盛為安西諮議參軍,尋遷廷尉正。
會桓溫代翼,留盛為參軍,與俱伐蜀,軍次彭模,溫自以輕兵入蜀,盛領贏老輜重在后,賊數(shù)千忽至,眾皆遑遽。盛部分諸將,并力距之,應時敗走。蜀平,賜爵安懷縣侯,累遷溫從事中郎。從入關平洛,以功進封吳昌縣侯,出補長沙太守。以家貧,頗營資貨,部從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與溫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采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美,退無鷹
?
搏擊之用,徘徊湘川,將為怪鳥。溫得盛箋,復遣從事重案之,臟私鋃籍,檻車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遷秘書監(jiān)
,加給事中。七十二卒。
盛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著《魏氏春秋》、《晉陽秋》,并造詩賦論難復數(shù)十篇。《晉陽秋》詞直而理正,咸稱良史焉。既而桓溫見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
②
,請為百口切計。盛大怒。諸子遂爾改之。盛寫兩定本,寄于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異聞,始于遼東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
(《晉書·卷八十二》,有刪改)
【注】
①麈尾:古人閑談時執(zhí)以驅(qū)蟲、撣塵的一種工具。清談時揮麈尾是玄學名士追求風神的表現(xiàn)。
②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
)
A
.與抗論者,惟盛而已
抗:對等
B
.浩等竟無以難之
難:詰問
C
.復遣從事重案之
案:擬定
D
.其子遽拜謝
謝:謝罪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
)
A
.食冷而復暖者數(shù)四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
.與俱伐蜀,軍次彭模
秦伯說,與鄭人盟
C
.以功進封吳昌縣侯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
.請為百口切計
為天下笑者,何也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
)
A
.孫盛善于言辭,明辨事理,不畏權威,和當時名人殷浩辯論時,揮灑自如,忘記了吃飯,最終也不能有定論。
B
.孫盛能夠明辨是非,當王導和庾亮之間產(chǎn)生猜忌時,勸告庾亮不要聽信邪佞小人的挑撥,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C
.孫盛認為州里派遣的官員缺乏應有的風神氣度,致信桓溫,桓溫重新委派了人員,將貪贓枉法者押回了州里。
D
.桓溫認為孫盛在《晉陽秋》中對枋頭之戰(zhàn)的記錄過于夸耀,很是生氣,要求孫盛的兒子立即刪掉不實的說法。
7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
1
)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
4
分)
翻譯:
(
2
)時盛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班白,而庭訓愈峻。(
6
鈴)
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584663.html
相關閱讀:《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