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百余種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它們并不會因此而染病,其原因何在?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這或許與蝙蝠獨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統(tǒng)有關。這一特性未來有可能為人類所用,以更好地保護人類健康。
有研究顯示,蝙蝠這種飛行哺乳動物很可能是多種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其中就包括近年來在全球多地引發(fā)疫情的“非典”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但蝙蝠自身卻從沒有受到這些病毒影響。
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組織專家領導的這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蝙蝠“攜毒而不染毒”的關鍵可能在于,它們的免疫系統(tǒng)“全天候”運行。
該組織下屬澳大利亞動物健康實驗室研究人員米歇爾?貝克說,當我們的身體遇到病菌或病毒入侵時,會啟動一系列復雜的免疫保護反應。為弄清蝙蝠體內類似的免疫反應,研究小組重點研究了蝙蝠免疫系統(tǒng)中的干擾素。干擾素是細胞受到感染后首先產生的物質之一,具有抵御病毒感染的作用。
結果發(fā)現(xiàn),蝙蝠體內有三種干擾素,僅為人類的四分之一。盡管數量不多,但蝙蝠的干擾素“工作強度”更高。比如,即便沒有感染任何病毒,蝙蝠的Iα干擾素也會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24小時“待機”。
貝克說,對于其他哺乳動物來說,長期開啟免疫系統(tǒng)是危險的,比如可能使健康組織和細胞中毒,但蝙蝠的免疫系統(tǒng)“全天候”運行卻沒有帶來此類問題。如果能將蝙蝠免疫系統(tǒng)的這一特性加以利用,未來有可能幫助人類抵御病毒,防控傳染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86160.html
相關閱讀:烏鴉也可以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