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修既治滁之明夏,始飲滁水而甘
。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
?
然
①
而仰出。俯仰左右,顧
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
?
兵
②
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
其圖記,升
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
鏟
削消磨
③
,百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
④
于百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
⑤
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
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
以名其亭焉。
【注】
①
?然:水盛大的樣子。
②
周師破李
?
兵:后周出兵由趙匡胤指揮,進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關大敗之。南唐主李
?
割地求和。
③
鏟削消磨:削平削滅。
④
涵煦:滋潤化育。
⑤
刻露:清晰地顯露出來。
1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
俯仰左右,顧
而樂之
顧:回頭
B
.
升
高以望清流之關
升:登上
C
.
修嘗考其山川,按
其圖記
按:察看
D
.
遂書
以名其亭焉
書:寫
14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
.
問諸
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B
.
而故老皆無在者,蓋
天下之平久矣
蓋
失強援,不能獨完
C
.
因
為本其山川
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
乃
日與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15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
這篇散文,融記敘、議論、抒情和描寫于一體,以“樂”開篇,以“樂”終結,“樂”貫串始終,景怡人,情動人,理啟人。
B
.
文中除記述建豐樂亭的經過及與滁人共游之樂外,還描繪了滁州從戰(zhàn)亂到和平的變遷,從而寄托了安定來之不易,應予珍惜之意。
C
.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實,通過寫景、議論、記敘,達到突出頌揚趙宋王朝統(tǒng)一天下的功德的寫作目的。
D
.
作者歐陽修時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將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與百姓相處和諧,關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16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句3
分,共9
分)
(1
)
修既治滁之明夏,始飲滁水而甘。
答:
。
(2
)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答:
。
。
(3
)
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
答:
。
參考答案:
13
.(3
分)A
(顧,看)
14
.(3
分)
B
(A
、“之于”的合音;“之乎”的合音。B
、都表原因C
、于是;依靠D
、于是;竟然)
15
.(3
分)C
(重點落在“豐樂”二字上,歌頌宋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
16
.(9
分)(1
)(3
分)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夏天,才
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
。
(始:才、甘:意動,覺得甘甜,每字1
分,句意通暢1
分)
(2
)(3
分)我來到這里,喜歡
它地方僻靜而公事簡少,又愛它的民風
安恬閑適。
(樂:喜歡、俗:民風,每字1
分,句意通暢1
分)
(3
)(3
分)于是
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
幽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樹的濃蔭下休息。(乃:于是、掇:采摘,每字1
分,句意通暢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86571.html
相關閱讀:《趙豫,字定素》閱讀答案及翻譯
孔子認為不學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附答案翻譯)
“王英,字時彥,金?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高中文言文《金安節(jié)》閱讀答案及解析譯文
“趙立,徐州張益村人”閱讀答案及得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