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節(jié)選自《史記?伯夷列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8 題。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
題。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曰:“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①,東伐紂。伯夷、叔齊叩
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
周,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
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時
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儻②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jié)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
注]
①木主:木制的靈牌;號為文王,尊稱西伯昌為周文王。②儻:假如。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伯夷、叔齊叩
馬而諫曰
叩:通“扣”,拉住
B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

宗:尊奉
C
.天之報施
善人
施:措施
D
.時
然后出言
時:看準時機
6
.下列各項中,每句話都能表達司馬遷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質(zhì)疑的是(
)(3
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
②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
③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xué)
④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⑥舉世混濁,清士乃見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7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繼承君位而相繼逃走,國人只好另立他人。
B
.伯夷、叔齊看見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時便征討紂王,又認為周伐紂是不仁之舉,后來便“義不食周粟”,隱居在首陽山。
C
.顏淵敏而好學(xué),他立志學(xué)習(xí)伯夷兄弟堅守節(jié)操,以致終身貧困,寧可餓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
.太史公對當時那些操行不端、違法亂紀者卻終身安逸快樂,有操行者卻要橫遭災(zāi)禍的現(xiàn)象,深感疑惑。
8
.翻譯下列文言句子。(10
分)
(1
)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2
分)

(2
)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3
分)

(3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2
分)

(4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3
分)


參考答案:
5

C
(施:恩賜)

6

D
(排除①⑥)
7

C (
“糟糠不厭”應(yīng)為”連糟糠之食都吃不飽”
;
”回也屢空”與”學(xué)習(xí)伯夷、叔齊堅守節(jié)操”無因果關(guān)系
)
8
.(
1
)(伯夷、叔齊)認為這樣做可恥,堅持節(jié)操,不吃周朝的糧食。(
2
分)(“恥”“義”各
1
分)

2
)神農(nóng)、虞舜、夏禹的時代很快就消逝了,我們還能到哪里去尋找歸宿呢。“忽焉”“安適”的句式各
1
分,句意通順
1
分)

3
)項脊軒共遭了四次大火,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有神明護佑吧。(“凡”“得”“殆”全譯對得
2
分;錯
1
處扣
1
分,扣完
2
分為止)

4
)現(xiàn)在(如今)少卿你竟教我推薦賢士(推賢進士),恐怕和我個人的想法相違背吧?(“乃”“無乃……乎”的固定句式、“剌謬”錯
1
處扣
1
分)
附:文言參考譯文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立小兒子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后,叔齊卻要讓位給長兄伯夷。伯夷說:“讓你即位是父親的遺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國的人就只好立他們的另一個兄弟為君。在這個時候,伯夷、叔齊聽說西伯
(

)
昌最敬養(yǎng)老人,便商量著說:我們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們到達的時候,西伯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靈牌,尊稱他為文王,向東進發(fā),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拉住武王戰(zhàn)馬的韁繩而勸阻說:“父親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動起兵器來,能說得上是孝嗎?身為臣子卻要去殺君王,能說得上是仁嗎?”武王身邊的人想用兵器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兩位是義士。”把他們攙扶開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亂后,天下都歸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樣做可恥,他們堅持節(jié)操,不吃周朝的糧食。并隱居到首陽山,采集薇蕨來充饑。直到他們餓到快要死的時候,作了一首詩歌,那歌詞說:“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來充饑,用殘暴取代暴虐呀,還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義的。神農(nóng)、虞舜、夏禹的時代很快就消逝了,我們還能到哪里去尋找歸宿呢!可嘆我們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經(jīng)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齊就餓死在首陽山。

有人說:“上天待人的準則是沒有偏私的,它總是向著善良的人們。”像伯夷、叔齊這樣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還是不算善人呢?他們聚積仁德、修潔品行達到這般地步,卻終致餓死!再說在七十個弟子中間,孔子僅僅稱舉顏淵是好學(xué)的人,但顏淵常常窮得一無所有,連糟糠都難得吃飽,終于過早地夭亡了。(那種認為)上天總是報答、恩賜善人的說法,到底怎么樣呢?盜跖每天都殺害無辜的人,將人的肝炙成肉脯,殘暴惡毒,放肆地行兇,他聚集黨徒幾千人,到處橫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齡而死。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這都是些特別重大而且明白顯著的例子。如果說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違法亂紀的人,卻終身享受安逸和快樂,財產(chǎn)富裕,子孫也不斷絕。有的人選好了道路才舉步,看準了時機才說話,從不走小道捷徑,不是公平正當?shù)氖聸Q不努力去做,可是他們卻要橫遭災(zāi)禍,這樣的例子多得沒法數(shù)了。我對此十分疑惑,如果說這便是所謂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對呢?還是不對呢?
孔子說過,“道德見解不同是難以共同謀劃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罷了。所以他又說,“富貴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讓我執(zhí)鞭為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還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個世道都渾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顯露出來。難道是因為他們把道德看得太重,或?qū)⒏毁F看得太輕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587859.html

相關(guān)閱讀:“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