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
柳慶字更興,解人也。廣陵王元欣,魏之懿親①,其甥孟氏,屢為兇橫。或有告其盜牛。慶捕推得實(shí),趣令就禁。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②,后復(fù)何以脫之?”欣亦遣使辯其無罪。孟氏由此益驕。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quán)戚侵虐之狀。言畢,便令笞殺之。此后貴戚斂手,不敢侵暴。
有賈人持金二十斤,詣京師交易,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執(zhí)管鑰。無何,緘閉不異而并失之。謂主人所竊。郡縣訊問,主人遂自誣服。慶聞而疑之,乃召問賈人曰:“卿鑰恒置何處?”對曰:“恒自帶之。”慶曰:“頗與人同宿乎?”對曰:“無。”曰:“與人同飲乎?”曰:“向者曾與一沙門再度酣宴,醉而晝寢。”慶曰:“主人特以痛自誣,非盜也。彼沙門乃真盜耳。”即遣吏逮捕沙門,乃懷金逃匿。后捕得,盡獲所失之金。
有胡家被劫,郡縣按察,莫知賊所,鄰近被囚者甚多。慶以賊是烏合,可以詐求之。乃作匿名書,多榜官門,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侶混雜,終恐泄露。今欲首伏,懼不免誅。若聽③先首免罪,便欲來告。”慶乃復(fù)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廣陵王欣家奴面縛自告牒下,因此盡獲黨與。
太祖嘗怒安定國臣王茂,將殺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諫。慶乃進(jìn)爭之。太祖愈怒曰:“王茂當(dāng)死,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乃執(zhí)慶于前。慶辭氣不撓,抗聲曰:“竊聞君有不達(dá)者為不明,臣有不爭者為不忠,慶謹(jǐn)竭愚誠,實(shí)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謂慶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少n茂家錢帛,以旌吾過。”
(
選自《周書·
列傳第十四》,有刪節(jié))
【注】①
懿親:至親,古時(shí)特指皇室宗親。②
桎梏:刑具,指腳鐐手銬。③
聽:判決。
6.
下列句中的“以”和“祭以尉首”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2
分)(
)
A.
主人特以痛自誣 B.
慶以賊是烏合
C.
可以詐求之 D.
以旌吾過
7.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2
分)(
)
A.
廣陵王元欣是皇親,他的孟姓外甥曾經(jīng)因偷別人的牛而被柳慶捕獲。但這個(gè)姓孟的人氣焰囂張,根本不把柳慶放在眼里。柳慶召集眾多僚屬吏員聚會(huì),當(dāng)眾用笞刑打死了這個(gè)人,極大地震懾了那些豪強(qiáng)貴戚。
B.
商人的黃金是被和尚偷了,他是趁商人喝醉睡著了之后下手的。
C.
有一胡姓人家遭賊人打劫,賊人中有人通過寫匿名信的方式,表達(dá)自己想自首卻又擔(dān)心被治罪的心情。柳慶就張貼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終于全部抓獲了這批劫匪。
D.
太祖因怒要?dú)⒌敉趺,朝中大臣都知道王茂沒有犯罪卻不敢進(jìn)諫。只有柳慶挺身而出,冒著與王茂一起治罪的風(fēng)險(xiǎn),替王茂鳴冤。最終使太祖認(rèn)識到誤殺王茂的錯(cuò)誤。
8.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4
分)
(1)
卿鑰恒置何處:__________ (2)
多榜官門:__________
(3)
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__________ (4)
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__________
9.
翻譯下列句子。(4
分)
(1)
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fù)何以脫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可賜茂家錢帛,以旌吾過。(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6. C
7. C(
“
賊人中有人通過寫匿名信的方式,表達(dá)自己想自首卻又擔(dān)心治罪的心情
”
不符合原文意思
)
8. (1)
常!
(2)
張貼
(3)
判罪
(4)
只,只是
9. (1)
他竟然對柳慶說:
“
今天你如果給我?guī)狭绥備D,以后你又該用什么
(
方法
)
放掉我呢?
”
(
要點(diǎn):乃、何以
)
(2)
可以賞賜給王茂家一些錢物,來表明我的過錯(cuò)。
(
要點(diǎn):以、旌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90960.html
相關(guān)閱讀:《送石昌言為北使引》閱讀答案
《浪游記快》閱讀答案
《張之洞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上集賢文相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送何太虛北游序》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