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
世紀
80
代
,
日本偶像劇《血疑》風靡亞洲
,
無數(shù)觀眾通過這部中國黑白電視時代最感人的愛情故事片認識了不治之癥“血癌”
,
即白血病。
②幾乎就在同時
,
一位中國醫(yī)生用獨創(chuàng)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同
,
有
24
位血癌患者得到治療并好轉(zhuǎn)。這位中國醫(yī)生就是血液學家王振義。王振義說
:
“白血病是‘殺手’
,
而我是‘殺手’的‘殺手’。”
③
1
月
,
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頒發(fā)給名噪海內(nèi)外的“癌癥誘導(dǎo)分化之父”王振義。
④
1986
5
月
,
上海兒童醫(yī)院收治了一個
5
歲小女孩
,
她患有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
而且已到晚期。這種病死亡率高
,
通常
,
從發(fā)病到去世不超過
1
周。上海瑞金醫(yī)院血液科王振義醫(yī)生趕來
,
看到可愛的小姑娘奄奄一息
,
心里隱隱作痛
,
試探著對孩子父母說
:
“我有一種新療法可以一試。”新療法就是用全反式維甲酸作為誘導(dǎo)劑
,
試圖讓惡性細胞轉(zhuǎn)化為良性。王振義比喻說
:
“腫瘤細胞就像自己的孩子中有一個變壞了
,
我是打他
,
還是教導(dǎo)他呢
?
過去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有毒的化學藥物毒死它
,
正常細胞也因之受到嚴重的損害。我們這個治療方法叫誘導(dǎo)分化
,
就是勸導(dǎo)他不要做壞人
,
要做好人
,
棄邪歸正。”此前
,
“誘導(dǎo)分化”只是一種理論
,
國際上只有以色列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獲得成功
,
但從未應(yīng)用于臨床
,
風險可想而知。很多資深醫(yī)生勸王振義慎重
,
雖然小女孩的病是絕癥
,
但如果不成功
,
家屬也有可能會遷怒于新療法。但王振義非常堅持
:
“我的思想很端正
,
我不是拿病人做實驗
,
為了挽救生命
,
冒險是值得的。”一天、兩天、三天……第七天
,
奇跡發(fā)生了
,
自“鬼門關(guān)”返回的小女孩癥狀明顯改善。如今
,
她已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
在一家國際著名制藥公司擔任藥物研發(fā)員。
⑤
1988
10
月
,
王振義和同事共同完成的論文《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研究》在國際血液學權(quán)威刊物《
Blood
》上發(fā)表
,
引起國際血液界強烈震動
,
并由此掀起誘導(dǎo)分化研究的新高潮
,
國際著名癌癥研究權(quán)威
Richard
教授稱這一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
⑥美國出版的《
20
世紀具有標志性血液學論文》
,
將本文列為全球百
86
篇最有影響的代表論文之一。然而
,
在這篇聲名遠揚的論文里
,8
位作者
,
王振義的名字竟排在最后。他說
:
“你是這項研究的領(lǐng)頭人
,
但是沒必要每篇文章都把名字放在前面。”
⑦之后
,
王振義又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應(yīng)用氧化砷
,
可使
5
生存率上升到
95%
——昔日死亡率最高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終于可以治愈了。
⑧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后
,
許多人向他表示祝賀。王振義總是笑著說
:
“我最近像是發(fā)財了
,
‘王振義’這只股票開盤時不咋的
,
現(xiàn)在大漲。”在幾十的求索路途上
,
王振義還獲過許多重大獎勵
,
如何梁何利獎、瑞士布魯巴赫腫瘤研究獎、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凱特林獎……可謂拿過除諾貝爾獎外所有醫(yī)學獎的準“大滿貫”科學家。然而
,
他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謙和沉靜的心態(tài)
:
“我的成就其實很簡單
,
就是一個方向
,
一種藥
,
一種病。
40
多前
,
我就立志要攻克白血病。現(xiàn)在我只成功治愈了一種
,
還有
20
多種沒有攻克。”
⑨
1996
8
月
,
王振義獲求是基金“杰出科學家獎”
,
得到獎金
100
萬元人民幣。他把
40%
捐給了學校
,40%
捐給了上海瑞金醫(yī)院
,10%
留在上海血液學研究所
,
自己只留下
10%
用于裝修老舊的房屋。有人提議建立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
,
或者造一座“王振義樓”。他說
:
“留給后世一個名字有什么用呢
?
要留就留實實在在的貢獻。”
⑩對于金錢
,
王振義從不輕蔑它
:
“你不要忘了人的本性
,
人要生活
,
人要有保障
,
你首先要有這個物質(zhì)基礎(chǔ)。”但王振義又從來不重視它
:
“你的生活
,
你要有尺度去衡量
,
不可過度。錢夠用即可
,
多了有什么益處
?
”王振義對簡樸的生活充滿滿足感。
2000
,
一名研究生在畢業(yè)論文中說
,
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維甲酸對急性白血病有誘導(dǎo)分化作用。這受到醫(yī)院的重視
,
但此后反復(fù)實驗卻得不到文章里的數(shù)據(jù)。“我反復(fù)判斷是哪兒出錯了
,
但都找不出原因。后來血研所的所長告訴我
,
是兩個基因拼接錯了。當時我覺得
,
分子生物學的東西我完全不懂
,
我不能再去教別人了。”王振義因此辭去了博導(dǎo)的職務(wù)。
王振義家的客廳里
,
掛著一幅國畫《清貧的牡丹》
,
其雍容華貴中包含著一種清靜向上的品格。他一直說
,
科學研究最忌諱的就是浮躁
,
清貧與寂寞是科學家最好的朋友。
(1)
下列對傳記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
,
最恰當?shù)膬身検?br />(
)(5
分
)
A
.針對小女孩病情,王振義說服家屬,力排眾議,采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法使她獲得新生,他用勇氣和科學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
B
.王振義甘為人梯,每次發(fā)表論文,署名總排在最后,這對當時論資排輩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學術(shù)界來說,是破天荒的驚人之舉。
C
.在獎勵和成就的光環(huán)背后,是這位老人對待科學的虔誠、實事求是,他說:“現(xiàn)在我只成功治療了一種,還有
20
種沒有攻克。”
D
.王振義對名利看得很淡,對事業(yè)看得很重。在血液研究領(lǐng)域不斷學習、不輟追求,一定會為許多重危病人帶來生機和希望。
E
.本文通過記述王振義在血液領(lǐng)域的研究和成就,表現(xiàn)了他淵博的學識、縝密的邏輯思維和治學態(tài)度嚴謹、為人虛懷若谷的品質(zhì)。
答案:
CE
(
2
)閱讀第④段,說說王振義救治小女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6
分)
答案:①對病人負責
,
有愛心
,
勇于挑戰(zhàn)
,
充滿自信。面對壓力
,
王振義堅持自己的意見
,
為了挽救生命
,
認為冒險是值得的。②尊重科學
,
善于提出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的治療思路。
(
3
)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記述王振義的?請簡要概括。(
6
分)
答案:①為人
:
低調(diào)
,
淡泊名利
,
虛懷若谷
,
把機會留給別人。②為醫(yī)
:
不怕冒險
,
敢于承擔
,
尊重科學
,
勇于挑戰(zhàn)
,
不輟追求。③為師
:
嚴于律己
,
嚴謹求實
,
精益求精。
(
4
)“科學研究最忌諱的就是浮躁,清貧和寂寞是科學家最奸的朋友。”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結(jié)合原文,談?wù)勀愕目捶。?br />8
分)
答案示例:觀點一
:
同意。做一名好醫(yī)生
,
光有高超的醫(yī)術(shù)還不夠
,
還得有一顆仁慈之心
,
看淡名利得失
,
視榮華如流水
,
耐得住清貧和寂寞
,
這樣才能全心全意地為他人服務(wù)
;
做一名科學家
,
要清靜向上
,
胸懷壯志
,
摒棄浮躁
,
傾心科研攻關(guān)
,
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王振義一心搞科研
,
甘為人梯
,
把較多的時間用在血液學研究中
,
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觀點二
:
不同意。我認為科學家應(yīng)該摒棄浮躁
,
耐得住寂寞
,
但不一定要安于清貧。如今
,
國家給予科研人員較高的待遇
,
在科研方面投資較大
,
科研人員可以在優(yōu)越、舒適的環(huán)境中工作
,
這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91105.html
相關(guān)閱讀:《傅雷先生 葉兆言》閱讀答案
《班廷的奇跡》閱讀答案
實用類文本閱讀:寫《圍城》的錢鐘書(附答案)
張莉《精神救助》閱讀答案
《羅曼?羅蘭》閱讀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