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特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明孝陵的布局和建筑特色:

1、建筑群的引導部分:
神道、神道諸碑、神邀神獸石刻和翁仲
2、陵宮的主體建筑部分:
①紫金城大門
②第一進院落:具服殿、御廚
③第二進院落:享殿和東西配嫩
④第氣進院落:方城、明樓、幽宮、寶城、寶頂
3、明孝陵的建筑特色:
①雄美壯觀,充分體現(xiàn)皇權(quán)威嚴
②榷齊對稱,造型嚴謹
③人工建筑美和自然形態(tài)美和諧統(tǒng)一,渾然一體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昆曲的興盛與衰落(游園驚夢)

昆曲的興衰:

從明朝萬歷年間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的興盛時期。昆曲一登上戲劇舞臺,就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掌中玩物。昆曲強調(diào)了音樂性,旋律是美了,可是聽不出語氣,再加上唱詞艱深,運用典故太多,一般群眾聽不懂。所以,片面追求旋律和音樂的表現(xiàn)力,卻犧牲了文學性和戲劇性,就成為昆曲的致命弱點。昆曲脫離人民群眾是它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昆曲的興盛:

1、簡述:
明末,昆腔成為第一大聲腔和全國性的大劇種。清初,昆曲的名稱產(chǎn)生了。從明朝天啟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興盛的時期,昆曲是當時的“國劇”。
2、興盛的表現(xiàn):
①從明萬歷年間到清乾隆末年,昆曲興盛一時
②劇作層出不窮,《玉答記》《紅梅記》《十五貫》等
③角色分工細膩,服裝道具十分講究,表演藝術精益求精
④演出形式由全本傳奇,變?yōu)檠莩稣圩討,折子戲生動活潑,深受群眾歡迎
3、昆曲的特點:
載歌載舞,無聲不歌,無樂不舞;聲腔婉轉(zhuǎn),極其細膩,格律、發(fā)腔極其考究;故事至情至性,昆曲成為融詩、樂、歌、舞、戲于一爐的表演藝術。

昆曲的衰落:

1、衰落原因:
根本原因:昆曲的致命弱點:片面追求旋律性、音樂性、犧牲了人民性、文學性和戲劇性。
直接原因:花、雅之爭
政治干預不能最終改變藝術市場競爭的規(guī)律。任何藝術形式和內(nèi)容脫離了人民大眾,必然會被人民大眾所拋棄。
2、表現(xiàn):
①昆曲的弱點日益暴露
②清乾隆、嘉慶年間,出現(xiàn)“花雅”爭勝的局面
③昆曲日趨衰落
3、啟示:
不斷地適應社會民眾的需要,才有生命力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藝術形式和內(nèi)容,是永葆藝術青春的唯一途徑。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昆曲任重道遠的拯救和保護任務

昆曲的保護: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保護昆曲藝術做過重要指示。許多昆曲藝術家和劇作家為保護昆曲藝術做出實際貢獻。這樣才使昆曲得以延傳,才有今天成為全人類共同文化遺產(chǎn)的殊榮。



昆曲的拯救和保護:

1、昆曲獨特的文化價值:
①中國戲曲的”活化石”
②中國“近代百戲之祖”

2、任重道遠的拯救和保護任務:
(l)昆曲面臨的困難
①人才匱乏
②資金短缺
③劇場不足
④旋律優(yōu)美,唱詞艱深,不易聽懂,需要改革創(chuàng)新
(2)抓住新機遇一定能薪火相傳,再創(chuàng)輝煌,我們的使命:
昆曲是珍貴的、美麗的,同時也是寂寞的、清貧的。被稱為世界藝術瑰寶、民族文化精華的昆曲有著太多尷尬的生存境況。我們深信昆曲不會在世界藝術史上只留下一襲美麗而寂寞的背影。
一個民族的非物質(zhì)文化,是她獨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記憶,是文化認同的重要標志,是維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線!叭蚧、“一體化”下的世界,對這種文化的保護,實際就是對一個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喚、認同與呵護,也是一個民族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加強對保護“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認識,轉(zhuǎn)化為自覺、積極保護昆曲的實際行動。

最新整理的昆曲名作:

經(jīng)典名作:湯顯祖《牡丹亭》、朱素臣《十五貫》、 洪異《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
中國戲曲是個大“家族”,目前全國共有三百多個劇種,很多劇種都有臉譜。如京劇、昆劇、秦腔、晉劇、河北梆子、川劇、漢劇、徽劇、粵劇等。戲曲臉譜的藝術特征主要有裝飾性、程式性、象征性等。都源于昆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91659.html

相關閱讀: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