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7
題。
翟鑾,字仲鳴,舉弘治十八進士。嘉靖中,累遷禮部右侍郎。六春,廷推閣臣。帝意在張孚敬,弗與。命再推,乃及鑾。中貴人多譽鑾者,帝遂逾次用之。楊一清以鑾望輕,請用吳一鵬、羅欽順。帝不許,命鑾入直文淵閣。鑾初入閣,一清輔政,既而孚敬與桂萼入,鑾皆謹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賜銀章密封言事,鑾獨無所言。詰之,則頓首謝曰:
“
陛下明圣,臣將順不暇,何獻替
①
之有
。
”
帝心愛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罷,鑾留獨秉政者兩月。其后李時入,位居鑾上,鑾亦無所怫。帝數(shù)召時、鑾入見,嘗問:
“
都察院擬籍谷大用資產(chǎn),當(dāng)乎?
”
時曰:
“
所擬不中律。
”
鑾曰按律籍沒止三條謀反叛逆及奸黨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帝曰:
“
大用亂政先朝,正奸黨也。
”
鑾曰:
“
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殺,何所不可。
”
帝卒從重擬。丁生母憂歸。服闋,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鑾與謀召己。會帝將南巡,慮塞上有警,議遣重臣巡視,言等因薦鑾充行邊使。二十一,言罷,鑾為首輔,進少傅、謹身殿。嚴嵩初入,鑾以資地居其上,權(quán)遠出嵩下,而嵩終惡鑾,不能容。會鑾子汝儉、汝孝同舉二十三進士,嵩遂屬給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鑾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鑾父子為民,而下主考及鄉(xiāng)試主考詔獄,并杖六十,褫其官。鑾初輔政,有修潔聲。中持服家居,至困頓不能自給。其用行邊起也,諸邊文武大吏俱
??
郊迎,恒恐不得當(dāng)鑾意,饋遺不貲。事竣,歸裝千輛,用以遺貴近,得再柄政,聲譽頓衰。又為其子所累,訖不復(fù)振。逾三卒,七十。
(節(jié)選自《明史
·
翟鑾傳》)
[注]
①
獻替,即獻可替否,給君主提出建議。
4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鑾曰
/
按律籍沒止
/
三條
/
謀反
/
叛逆及奸黨耳
/
不合三尺法
/
何以信天下?
B
.鑾曰
/
按律籍沒止
/
三條
/
謀反叛逆及奸黨耳
/
不合
/
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
.鑾曰
/
按律
/
籍沒止三條
/
謀反
/
叛逆及奸黨耳
/
不合三尺法
/
何以信天下?
D
.鑾曰
/
按律
/
籍沒止三條
/
謀反叛逆及奸黨耳
/
不合
/
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
累遷”
也可說是遷累,都指多次升遷,在古代多指變動官職,一般不涉及貶職、降職等官位變化情況。
B
.“
服闕”
指守喪期結(jié)束,脫下孝服。
C
.“
鄉(xiāng)試”
,明清兩代每三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在秋八月舉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稱貢士,第一名叫解元。
D
.《明史》 “
二十四史”
之一,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禎二百多的歷史,它雖有曲筆,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評。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翟鑾深受賞識,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閣臣時,皇帝意在張孚敬,但群臣不贊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薦,翟鑾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淵閣。
B
.翟鑾為人謙抑,對皇帝多有順從。李時后入閣,地位卻高過他,他沒有不滿;查抄谷大用資產(chǎn)一事,他始終贊同皇帝看法,認為可以重懲。
C
.翟鑾地位 雖高,仍遭到嚴嵩打擊。他作首輔大臣時,兩個兒子一同考中進士,嚴嵩指使別人借此彈劾他營私舞弊,以致他們父子被勒為民。
D
.翟鑾有修潔聲,但未能始終如一。他在居家守喪時,貧困到了不能自給的地步;被起用為行邊使后,接受文武官員的饋贈多得無法計數(shù)。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
1
)詰之,則頓首謝曰:“
陛下明圣,臣將順不暇,何獻替之有。”
(
5
分)
(
2
)事竣,歸裝千輛,用以遺貴近,得再柄政,聲譽頓衰。(
5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4
.
C
(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翟鑾說:“
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條:謀反、叛逆和奸黨罷了。不合乎法律規(guī)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
5
.
C
6
.
B
【解析】“
始終贊同皇帝看法”
不準確。
7
.(
1
)(
5
分)(
1
)皇帝責(zé)問翟鑾,翟鑾就叩頭謝罪說:“
陛下圣明,我要順從還來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議呢。”
(譯出大意給
2
分;“
詰”“
謝”“
不暇”
三處,每譯對一處給
1
分。)
(
2
)(
5
分)事畢之后,翟鑾歸來時的行裝裝了千輛車,用這些財物贈送權(quán)貴,得以再次執(zhí)掌政事,他的聲譽立刻就衰落了。(譯出大意給
2
分;“
竣”“
遺”“
柄政”
三處,每譯對一處給
1
分。)
參考譯文:
翟鑾,字仲鳴,考中弘治十八進士。嘉靖間,他幾經(jīng)遷升,做了禮部右侍郎。六春天,朝廷推舉閣臣,世宗有意用張孚敬,(群臣)不贊同。就命令再一次推舉,才提及翟鑾。侍從宦官大多稱贊翟鑾,皇帝于是越級任用他。楊一清認為翟鑾名望低,請求任用吳一鵬、羅欽順。世宗不答應(yīng),命令翟鑾入值文淵閣。翟鑾剛?cè)雰?nèi)閣時,楊一清輔佐政事,不久孚敬與桂萼入閣,翟鑾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賜給他們的銀章密封上書奏事,唯獨翟鑾無所進言;实圬(zé)問翟鑾,翟鑾就叩頭謝罪說:
“
陛下圣明,我要順從還來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議呢。
”
世宗心里很喜歡他。楊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罷官,翟鑾留下獨自執(zhí)掌政事兩個月。后來李時入閣,位居翟鑾之上,翟鑾也沒有不高興。世宗多次召李時和翟鑾進見,世宗曾問他們:
“
都察院擬定抄沒谷大用的家產(chǎn),合適嗎?
”
李時說:
“
擬定的結(jié)論不合乎法律。
”
翟鑾說:
“
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條:謀反、叛逆和奸黨罷了。不合乎法律規(guī)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
皇帝說:
“
谷大用擾亂先朝政事,正合奸黨這一條?
”
翟鑾說:
“
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讓萬物萌生,秋天讓萬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
世宗最終從重擬罪。翟鑾替生母守喪回家。服喪期滿,很長時間內(nèi)不被召用。夏言主持政務(wù),翟鑾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將南巡,擔(dān)心邊塞有警情,商議派重臣巡視,夏言等就借機推薦翟鑾擔(dān)任行邊使。嘉靖二十一,夏言罷官,翟鑾擔(dān)任首輔。進身少傅、謹身殿。嚴嵩剛?cè)腴w,翟鑾因資歷地位在嚴嵩之上,權(quán)力卻遠遠不如嚴嵩,但嚴嵩終究憎惡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鑾的兒子汝儉、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進士,嚴嵩就囑咐給事中彈劾其營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給吏部、都察院審查。翟鑾上書辯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為自己開脫。皇帝更加生氣,勒令翟鑾父子罷官為民,把主考官和鄉(xiāng)試主考官關(guān)入欽犯監(jiān)獄,并且杖責(zé)六十,剝奪官職。翟鑾當(dāng)初輔政時有廉潔的名聲,中間守喪居家時到了貧困不能自給的程度。當(dāng)他以行邊使身份起用后,各邊鎮(zhèn)的文武將官都全副裝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鑾心意,饋贈的財物不可計量。事畢之后,翟鑾歸來時裝了千輛車(的財物),用這些財物贈送權(quán)貴,得以再次執(zhí)掌政事,他的聲譽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兒子的牽累,最終一蹶不振。過了三死去,終七十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95951.html
相關(guān)閱讀:《蘇瓊,字珍之》閱讀答案及翻譯
高一課外文言文閱讀《薛萬均》附答案翻譯
【明】袁中道《關(guān)木匠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程千里列傳》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