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佐器也。
”
宰相寇準奇之,特試政事堂,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nèi)侍諭曰:
“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
”
其見尊禮如此。
出知應(yīng)天府。天禧中,民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天圣四夏,大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曰:
“
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
”
已而果然。
陜西轉(zhuǎn)運使置醋務(wù),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曹利用惡曾班已上,嘗怏快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
“
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
?”
曾曰:
“
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
”
太后意少釋,卒從輕議。
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復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
“
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
”
曾曰:
“
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
仲淹服其言。
曾資質(zhì)端厚,眉目如畫。在朝廷,進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白:
“
余不敢以戲也。
”
平生自奉甚儉,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后,合中送數(shù)軸簡紙,啟視之,皆它人書簡后裁取者也。
(
《宋史
•
王曾傳》
)
9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宰相寇準奇之
奇:認為
……
奇異
B
.出知應(yīng)天府
知:主持、掌管
C
.曹利用惡曾班已上,嘗怏怏不悅
班:排列、位次
D
.太后大怒,曾為之解
解:解釋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少孤,從學于里人張震
而君幸于趙王
B
.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C
.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D
.余不敢以戲也
皆以美于徐公
11
.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屬于側(cè)面表現(xiàn)王曾的才華和為政才能的一項是
①
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
②
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nèi)侍諭曰:
“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
③
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
④
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
⑤
仲淹服其言
⑥
在朝廷,進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12.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宋代咸平間,王曾參加會試和殿試,都考了第一。宰相寇準看了他的文賦,慨嘆道,
“
這真是王佐之材啊!
”
,認為他是奇才。
B
.陜西轉(zhuǎn)運使以地方特產(chǎn)醋來謀利并且請求朝廷在全國推行這一辦法的行為,被王曾上奏廢止,表現(xiàn)了王曾的愛民思想。
C
.大臣曹利用與王曾在個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對他的專橫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關(guān)鍵時刻卻沒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權(quán)勢和胸懷坦蕩。
D
.王曾之所以贏得朝廷內(nèi)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華、為政能力之外,還因為他穩(wěn)重的性格和公正無私、愛民、勤儉的品質(zhì)。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⑴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
4
分)
⑵
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
3
分)
⑶
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
3
分)
[
參考答案
]
9
.
D(
此處意為
“
開脫
’’)
10
.
B (B
順接連詞,就;
A
介詞,到、向
/
介詞,被;
C
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
/
代詞,這;
D
連詞,相當于
“
而
”
/動詞,認為
)
11
.
B(
①③⑥
屬于直接描寫,分別寫了他的行為、語言、神情,表現(xiàn)王曾的威嚴
)
12
.
A
(慨嘆是大臣王億發(fā)出的)
13
.
(1)
因為早些時候十分想念愛卿,所以來不及穿戴朝服見你,愛卿不要以為我是傲慢了。
(2)
汴河決口,卻沒有奏書報上來,
(
看來這
)
只是民間的傳言罷了,不值得憂慮。
(3)
老百姓對他的施政很滿意,為他畫像并為他立生祠供奉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97353.html
相關(guān)閱讀:《順宗,名!烽喿x答案及翻譯
“田叔者,趙陘城人也”閱讀答案
《說居庸關(guān)》閱讀答案(附翻譯)
“胡?,字源潔,武進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閱讀答案及解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