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練習(xí)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燭之武退秦師》練習(xí)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囚,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左傳•僖公三十年》
1.下列句子分別屬于哪種情況
①意動②名詞作狀語③名詞作動詞④賓語前置
A.越國以鄙遠 [ ]
B.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 ]
C.夫晉,何厭之有 [ ]
D.夜縋而出 [ ]
2.燭之武所言于秦有利無害的一句是 [ ]
A.亡鄭以陪鄰
B.越國以鄙遠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3.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其”指秦國,“貳于楚”是說鄭對晉懷有二心,同楚親近。
B.“焉用亡鄭以陪鄰?”
“以陪鄰”的意思是:而給鄰國(指晉國)擴大土地。
C.“君之所知也”“所知”的內(nèi)容是“晉軍早晨渡河回國,晚上就筑墻將焦、瑕兩地劃給秦國了。”
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唯君圖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慮損晉利秦這件事。
4.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 ]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夫晉,何厭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參考答案】
1.A①B③C④D②A項“鄙”邊邑,這時作動詞,當(dāng)作邊邑。B項“軍”動詞,駐軍C項正常語序為“有何厭”。
D項“縋”用繩子拴住(人、物)往下送。
2.D 3.B 4.B賓語前置的標志。其他為主謂之間,無實義。
1.選出音、形、義有誤的一組 [ ]
A.汜(fàn)南 縋(zhuì) 鄙(當(dāng)作邊邑)
B.佚(yì)狐 不知(知道) 共(gōng,供給)其乏困
C.瑕(xiá) 何厭(滿足)之有 逢(páng)孫
D.闕(quē,損害) 行李(出使的人) 失其所與(結(jié)交)
2.找出沒有通假字的一句。 [ ]
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B.秦伯說,與鄭人盟。
C.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D.失其所與,不知。
3.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義解釋正確的一項是①晉軍函陵②敢以煩執(zhí)事③以亂易整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 ]
A.①軍隊 ②對對方的敬稱 ③改變 ④替
B.①駐軍 ②執(zhí)掌事務(wù) ③交換 ④被
C.①駐軍 ②對對方的敬稱 ③改變 ④給予
D.①軍隊 ②管理事務(wù) ③交換 ④是
【參考答案】
1B 2A 3C
閱讀下文,回答1-4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而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夜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而出
B.越國以鄙(邊邑)遠
C.行李之往來,共(同“供”,供給)其乏困
D.闕(使……缺,損害)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2.“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以為得之矣
3.翻譯正確的一組句子是 [ ]
①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A.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B.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C.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D.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作為酬勞,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參考答案】
1B 2A 3D
閱讀下文,回答1-4題。
樂工羅程者,善彈琵琶。為第一,能變易新聲,得幸于武宗①,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②。程既審上曉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嬪御歌③,必為奇巧聲動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眥睚殺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④。他工輩以程藝天下無雙,欲以動上意。會幸苑中⑤,樂將作,遂旁設(shè)一虛坐,置琵琶于其上。樂上等羅列上前,連拜且泣,上曰:“汝輩何為也?”進曰:“羅程負陛下,萬死不赦,然臣輩惜程藝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為恨。”上曰:“汝輩所惜羅程藝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⑥法也。”卒不赦程。
1.下面對加粗詞的解釋都錯的一組是
[ ]
①恃恩自恣(放肆)
②不得永奉陛下(奉承)
③眥睚殺人(瞪眼,發(fā)怒,指極小的仇怨)
④樂將作(演奏)
⑤以是為恨(怨恨)
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④⑤
2.對下面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3.下列例句中加粗的“以”字與“程一日果以眥睚殺人”中的“以”字在含義和用法上相同的一項是
[ ]
A.他工輩以程藝天下無雙
B.欲以動上意
C.徒以吾兩人在也
D.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
4.下列例句中加粗的“負”字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
①羅程負陛下 ②寧許以負秦曲
③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④廉頗聞之,肉袒負荊⑤秦貪,負其強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⑤[、
【參考答案】
1.C(解析:②中的“奉”應(yīng)釋作“侍奉”;⑤中的“恨”應(yīng)釋作“遺憾”。)
2.D(解析:“幸”在①中釋作“寵愛”,動詞;在②中釋作“皇帝駕臨”,動詞。“為”在③中釋作“彈奏”,動詞;在④中釋作“替”,介詞。)
3.C(解析:題干和C中的“以”都釋作“因為”,介詞。“以”在A、B、D中分別釋作“憑&rdquo,高中化學(xué);,介詞;“用”,介詞;“來”,連詞。)
4.B(解析:“負”在①③中都釋作“對不起,辜負”;在②④⑤中分別釋作“使……承擔(dān)”;“背著”;“倚仗”。)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掃。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關(guān)于這首唐詩,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r />[ ]
A. 這首詩題目是“山中留客”,它的重點在留客,留的目的是讓客人欣賞山中的美景。
B. 詩人沒有回避客人想歸的問題,而引導(dǎo)客人馳騁想像,以改變客人“擬歸”的想法。
C. 這首小詩取材于生活的瑣事,詞顯意深,跌宕有致,顯示出耐人尋味的獨特魅力。
D. 全詩將山中之景與留客之事結(jié)合,有景、有情、有理,三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采用的是寫實手法。
參考答案
D(全詩采用的是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
習(xí)題精選
一、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6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選出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
A.夜縋而出      zhuì
B.共其乏困     gòng
C.秦伯說    yuè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páng
2.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A.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B.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濟:救濟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D.闕秦以利晉    闕:侵損,削減
3.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過也
C.鄰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5.翻譯下面兩句話。
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7-11題。
鄭 伯 克 段 于 鄢
《左 傳》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6.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A.亟請于武公亟:多次
B.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都:大概
C.蔓難圖也圖:對付
D.國不堪貳貳:從屬二主
7.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武姜生莊公時,因為難產(chǎn),所以不喜歡莊公。
B.祭仲跟莊公說國家不能忍受兩面聽命的情況,并勸說莊公早點除掉太叔。
C.當(dāng)子封勸說莊公時,莊公說沒有正義就不能號人,勢力雖大,反會崩潰。
D.太叔做好準備要襲擊鄭國都城,姜氏打算作為內(nèi)應(yīng)為太叔打開城門。
8.填空
多行不義,
9.翻譯下面三句話。
①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②厚將得眾
③公伐諸鄢
三、用原文回答問題:
10.晉秦兩國圍鄭的原因是
11.鄭伯請燭之武出使秦,開始時燭之武并沒有接受,燭之武推辭的原因是
12.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
13.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軍進攻?
【參考答案】
1.B 2.B 3.D 4.C 5.① 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冒味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②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6.B 7.A 8.必自斃9.①蔓延野草尚且不能鏟除掉,何況是您寵愛的弟弟呢?②勢力一大,將會得到民心。③莊公到鄢攻打他。10.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11.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12.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13.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9810.html

相關(guān)閱讀:教你輕松掌握高中語文高效學(xué)習(x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