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讀書,提高自學能力
這里說的讀書,主要指的是讀教科書。今天文綜考試強調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高考試題以問題為中心,以能力立意和人類所面臨與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為素材,許多題目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蛉≌n本之外的材料。但不管怎么樣,教科書仍是復習的主要資料,是同學們獲取系統(tǒng)知識的主要依據,也是高考出題和制定答案的主要依據。
關于讀書,高三同學在學習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老師講了,上課聽了,筆記也記了,課下復習時,一遍又一遍的看書,翻開書時好像都明白,合上書又說不清知識的一二三。
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會讀書或不完全會讀書。因此,我認為作為文科學生,首先要學會讀書,認真讀書,理解教材,提高閱讀能力,或者說自學能力。因為閱讀能力是最基礎的學習能力,觀察、分析、思維活動都是在閱讀中進行的,學會讀書,是掌握知識的第一步。
讀書應包括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會讀書對后面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應該怎樣讀書呢?這里著重講讀課文。
我認為:
第一、在理解章節(jié)目錄及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jié)講了什么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第二、根據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那些基礎知識。并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
第三、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哪些是語言敘述屬文法方面的內容,可以不管它。這些關鍵詞、核心語,往往有的作為選擇題正確答案的選項,有的連起來是一個問題的答案或組成部分。如2003年高考文綜(全國卷)試題的第16、18、20至24題等,作為答案的選項都是教材的原話?陀^性試題中組成答案的詞句,有的也直接來自教材,也就是說這些答案是教材中的關鍵詞和核心語。
第四、在弄清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概括、構建章節(jié)的知識結構。
第五、邊讀邊思,準確理解并掌握歷史概念、歷史結論。對重點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深入思考,以求甚解。
這是進入高三復習讀書時的基本要求。如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冊第一章鴉片戰(zhàn)爭。首先弄清此章三節(jié)、六個子目,實際講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即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原因)、經過(過程)、結果、影響。其次,構建本章的知識結構,用自己的話或書上的關鍵詞語進行歸納,概括各個問題的知識點。請同學門看表1。
知識結構表只是對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作了較詳的概括,其他部分從簡,請同學們自己補充完善。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講了兩個方面的內容:(1)戰(zhàn)前形勢,包括國內、國際(主要是英國);(2)中國的禁煙運動。此部分內容教材講得較多,又未明確指出要點,我們可以據教材從英中兩國政治、社會制度、經濟、軍事、外交、思想5個方面進行歸納概括,國內形勢可概括為:①政治:獨立自主國家、封建社會晚期、政治腐敗、財政困難、階級矛盾尖銳;②經濟: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科技落后;③軍事:裝備陳舊、軍紀敗壞、軍隊戰(zhàn)斗力弱;④對外:閉關政策;⑤思想意識:閉目塞聽、虛驕自大?偟氖菄鴦菟ヂ洹⒕C合國力——弱。國際形勢:①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加緊侵略擴張開拓殖民地;②英國。政治:資本主義制度早已確立;經濟:完成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科技領先;軍事:船堅炮利、軍隊戰(zhàn)斗力強;對外:侵略擴張、矛頭指向中國,迫切要打開中國大門,把中國變成其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偟,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綜合國力——強。
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國內外形勢與中英之間強弱對比說明,①戰(zhàn)爭的必然性,②戰(zhàn)爭的原因,③中國戰(zhàn)敗并不是偶然的。這就為后面分析中國失敗的原因埋下了伏筆。
這樣讀書既分清了綱目層次、知識點,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要點化、網絡化,綱舉目張,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識,又提高了分析歸納、概括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同時從知識結構表上可以看出,表述綱目知識要點、內容的話、詞句基本上都是書上的關鍵詞、核心語。記住了這些詞語,有關問題的基礎知識就基本掌握了。
第六、在基本把握了以上幾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搞清每個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學習如何遷移知識,靈活應用知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598605.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時間的“四相”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