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分
)
(
一)
子貢曰:“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
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
子曰:“
賜也,告諸往而知來者。始可與言詩已矣!”(
《論語·
學而》)
(
二)
孟子日:“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孟子·
盡心上》)
(1)
子貢引用《詩》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的詩句,意在說明什么道理?(3
分)
(2)
請分別指出“
告諸往而知來者”
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所包含的學習道理。(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1
)意在說明人(君子)應像切磋琢磨器物(骨、角、象牙、玉石)那樣,不懈追求自身完善。
(2
)“
告諸往而知來者”
:學習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學習應當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由此及彼,通達事理。
【參考譯文】(1
)子貢說:“
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
孔子說:“
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
子貢說:“
《詩》上說,‘
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
,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
孔子說:“
賜呀,你能從我已經(jīng)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2
)孟子說:“
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的波瀾。日月都有光,細小的縫隙必定都照到。流水這東西,不流滿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00414.html
相關閱讀:“(郅)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荊軻刺秦王”閱讀答案(附翻譯)
“南公某文所書皆建昌南城人”閱讀答案
《袁樞,字機仲》閱讀答案及翻譯
孔子對“富貴”與“快樂”持怎樣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