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早期改良思潮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早期改良思潮:


1、維新派的出現(xiàn):19世紀70年代,隨著近代民族工業(yè)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了早期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
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的產(chǎn)生,同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進程逐漸深入有關。鴉片戰(zhàn)爭時期,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先進的中國人,就提出學習西方的長處,改革內(nèi)政的主張。洋務運動期間派出國的留學生和外交使節(jié)回國后,擴大了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它促使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尋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機,使中國富強起來。同時這也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這些人成為早期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
2、代表人物:王韜、薛福成、鄭觀應
3、思想主張:
(1)經(jīng)濟上,振興工商業(yè),發(fā)展資本主義,增強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通過“商戰(zhàn)”同外國資本主義進行競爭;
(2)政治上,學習西方先進的制度,設立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從政治上保障資本主義的順利發(fā)展。
王韜介紹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憲)三種類型,他認為君民共主最優(yōu)越。
鄭觀應說:“君主者權偏于上,民主者權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權得其平!
4、影響:反映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起承上啟下作用。
早期維新派的思想主張,明顯地屬于資產(chǎn)階級的性質,反映了民族資產(chǎn)階級在政治、經(jīng)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僅比鴉片戰(zhàn)爭時期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思想前進了一大步,而且與洋務派劃清了界線,同時為資產(chǎn)階級維新運動做了理論上的準備,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鄭觀應:

1842?1922,又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晚年自號羅浮待鶴山人。1858年(咸豐八年)放棄科舉,到上海學商。此后20年左右,在經(jīng)營工商業(yè)的過程中,關心時政,留意西學。1892年后,由盛宣懷保舉入輪船招商局任幫辦,后改會辦。1902年冬,鄭觀應辭去招商局會辦。次年,他改任粵漢鐵路購地局總辦。1906年,被舉為粵漢鐵路商辦公司總辦。1909年又入輪船招商局任會辦。晚年政治表現(xiàn)落伍,擁護“立憲”,反對革命。但又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和軍閥混戰(zhàn)不滿。1922年5月,病逝于上海招商公學宿舍。著有《救時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后編》、《南游日記》、《西行日記》、《羅浮待鶴山人詩草》等多種。作為中國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在政治上,鄭觀應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民主思想,明確提出在中國建立議會制度的主張;在經(jīng)濟上,他主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力主與西方列強進行“商戰(zhàn)”;在文化教育上,他提出改革科舉,提倡西學,廣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鄭觀應務實求真,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富強救國”、全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雖然他以思想家著稱于世,但他還是一個用思想指導行動的實業(yè)經(jīng)營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那個風氣還未大開的時代里,鄭觀應所言所行,不僅激勵了同儕,而且也鼓舞了來者。


王韜:

1828?1897,近代中國著名洋務思想家、政論家、報人、文學家。初名利賓,字蘭卿,入縣學后改名瀚,字懶今,后更名韜,字仲潛,一字子潛、紫詮,自號天南遁叟,晚年稱?園老民等。1847年,王韜迫于生計接受英國倫敦會新教傳教士麥都思的邀請,到墨海書館任編輯,由此改變了王韜一生的生活軌跡和思想觀念。在翻譯西書的同時,王韜十分關心時事,不斷地抨擊列強在華的經(jīng)濟侵略和軍事侵略,不斷抨擊清政府政治、軍事、經(jīng)濟、外交、文化等各種制度中存在的弊端。1862年2月化名“黃畹”上書太平天國,把改良政治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國身上。不久,王韜的上書被清軍獲得,清朝官員指控王韜有通太平軍之嫌,派兵捉拿。當年10月逃至香港。開始了長達22年的流亡生活。在此期間。王韜翻譯《尚書》《詩經(jīng)》等中國儒家經(jīng)典,還游歷了英、法等國,使他大開眼界,深感中國的落后與差距。王韜對英國君主立憲的政體很感興趣,專門到倫敦英國議會參觀,多次去旁聽英國下議院開會,目睹議員們在議院中自由表達對“大政重務”的看法。王韜稱這種政體為“君民共主”。1874年,王韜在香港創(chuàng)辦《循環(huán)日報》,親自撰寫文章,評論時政,提出“富強即治國之本”,率先喊出“振興中國”、“變法自強”的口號。他主張中國學習西方,掃除封建偏見,重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他在《循環(huán)日報》上撰寫《變法》(上、中、下三篇)、《變法自強》(上、中、下三篇)、《重民》(上、中、下)、《洋務》(上、下)、《尚簡》、《治中》等數(shù)百篇政論文章,系統(tǒng)地宣傳了他的“變法”主張,具體提出了變法圖強的綱領、方案。王韜強調(diào)要在變法的基礎上,治理中國內(nèi)政,變革封建專制政體及其制度,仿效實行英國式的資產(chǎn)階級君主立憲政體,進而建立新的資產(chǎn)階級的國體。王韜用歷史進化論的觀點來觀察中外歷史的演變,肯定了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和變化的趨向,肯定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認為中國只有變法,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順應時代潮流。在政治改革方面,王韜提出,其一,要“重民”,開言路,啟民智,得民心,這樣才能進而建立資產(chǎn)階級的“君民共主”的政治體制。其二,裁撤冗員,清理仕途,改革律例,簡化繁文,也是為建立君主立憲政府所必須進行的政治改革內(nèi)容。在文教改革方面,王韜提出要改革舊的科舉取士和教育制度。在軍事改革方面,王韜提出改革武科、武學,進行新式練兵。在外交改革方面,王韜提出了展開獨立外交等一系列主張。在經(jīng)濟改革方面,王韜全面系統(tǒng)地提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他第一個喊出了“振興中國”的口號,希望中國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強國。
1893年,經(jīng)陸?zhàn)〇|介紹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相識,對孫中山的變法主張大加贊賞,并為孫中山的《上李鴻章書》潤色。1897年,“不作人間第二流,奔騰萬里駕輕舟”的中國早期維新思想家,變法自強和君主立憲制的首倡者王韜,在上海寓所城西草堂病逝,享年70歲。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康有為及其變法思想



康有為主要著作和思想:


(1)思想:從儒家思想中尋找變法理論依據(jù),提出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要經(jīng)過“據(jù)亂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個發(fā)展階段的理論。
康有為的早期思想強調(diào)“變”,認為“變”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將公羊“三世”之說和《禮運》“大同”思想結合,推演為“據(jù)亂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并認為只有變法,才能使中國富強,最后達到“大同”的境界。這一思想理論在同洋務派、頑固派斗爭中起到進步作用,但其“變”,只是“漸進”,而不是“驟變”,這是他后來思想蛻變的根源。
(2)著作:《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學偽經(jīng)考》于1891年刊行,康有為懷著對“祖宗之法,莫敢言變”的強烈不滿,詳細論證了古文經(jīng)《左氏春秋》、《周禮》等書都是“偽經(jīng)”,完全湮沒了孔子的“微言大義”。盡管康有為的論斷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但卻引起人們的思考:既然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是假的,那么從中引出的信條就不足為訓了。這就打擊了正統(tǒng)思想賴以立論的基礎,為變法維新開拓了思路。
《孔子改制考》于1898年刊行,康有為把孔子打扮成一位社會改革家,同時推孔子為“萬世教主”?涤袨樵鴮ⅰ犊鬃痈闹瓶肌愤M呈御覽,并說明:“臣今所作編撰,特發(fā)明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jīng)皆孔子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經(jīng)過康有為的裝扮,孔子成了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的先師,以此來抵制封建頑固派對變法維新的阻擾和壓力。
(3)特點:康有為的“公羊三世說”、“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的理論,是他借用傳統(tǒng)的儒學,來闡發(fā)自己的維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義思想體系。
(4)評價:一方面有利于減少變法阻力,促進維新思想的傳播;另一方面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不敢與封建思想徹底決裂。



康有為:

1859?1927,清末維新運動領袖。出生在廣東南?h銀塘鄉(xiāng)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自幼受過嚴格的封建教育,攻讀孔孟之道的論著。19世紀70年代,中國面臨嚴重的邊疆危機,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開始醞釀著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潮?涤袨殚_始朦朧地意識到應該探求新興的學問了。1879年康有為接觸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文化,閱讀了《西國近事匯編》、《環(huán)游地球新錄》等書,乃始知西方治國有法度。在西學的影響下他如饑似渴地向西方尋找真理。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xiāng)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jīng)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書,回來研究。他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資產(chǎn)階級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資產(chǎn)階級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他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xiāng)試,借機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1891年后,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聽到《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聯(lián)合一千三百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贊許。7月,他和梁啟超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不久,在北京組織強學會。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第二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折奏事,籌備變法事宜。百日維新的措施,大抵都是康有為、梁啟超所籌劃。
變法失敗后,康有為逃往日本,設立;蕰,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復辟。1917年,伙同張勛復辟失敗。1927年,病死于青島。


《中外紀聞》:

康有為在“公車上書”之后不久,創(chuàng)辦了《萬國公報》!度f國公報》自1895年8月17日開始正式刊行,為雙日刊,每冊有編號,無出版年月。報名與英、美傳教士所辦之報相同,因為上海廣學會編的《萬國公報》在政府官僚中行銷有年,故襲用其名,以利推廣!度f國公報》每冊有論文一篇,長篇則分期連載,除轉載廣學會和其他報刊外,撰文未署名,實際出于梁啟超、麥孟華之手。北京強學會成立以后,“先以報事為主”,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梁啟超、汪大燮為主筆!吨型饧o聞》于12月16日正式刊行,雙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冊注明出版年月,無編號,封面有紫紅色“中外紀聞”四字。《中外紀聞》發(fā)刊一個月零五天,即遭封禁,但“譯印西國格致有用之書”,在今存各冊中,有《英國幅員考》《西國鐵路考》《地球奇妙論》等。《中外紀聞》是資產(chǎn)階級早期政治團體的機關刊物,它除選登“閣抄”、譯載新聞外,又載“格致有用之書”,探討“萬國強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議,在中國近代政治史、新聞史上有一定地位。


《新學偽經(jīng)考》:

《新學偽經(jīng)考》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時期的主要理論著作之一,初刊于1891年。在書中,康有為認為東漢以來的古文經(jīng)學多出自劉歆偽造,所以叫作“偽經(jīng)”;是新莽一朝之學,所以又叫作“新學”。他指斥古文經(jīng)學不是孔子的“真?zhèn)鳌保凹此稳怂鹗鲋?jīng),乃多偽經(jīng),非孔子之經(jīng)也”?涤袨檎J為,西漢以前的今文經(jīng)才是孔子“真?zhèn)鳌彼。這就對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傳統(tǒng)思想提出了挑戰(zhàn),為掃除維新變法的障礙準備了條件。康有為把資產(chǎn)階級需要的東西,也掛上了孔圣人的招牌,因此減輕了非圣無法的壓力?涤袨榈摹缎聦W偽經(jīng)考》旨在動搖和破壞封建守舊頑固勢力“恪守祖訓”的觀念,打擊封建專制的理論基礎。因此它不是一部單純的“辨?zhèn)螌V,而是披著“?jīng)學”外衣的一部維新變法的理論著作。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為另一部維新變法的理論著作,始纂于1891年,1898年正式刊行。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孔子以前的歷史,是孔子為“救世改制”的目的而假托的宣傳作品,都是茫昧無稽的。從秦、漢以來才可考信。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提出一套他自己創(chuàng)立的堯、舜、禹、湯、文、武的政教禮法,編撰六經(jīng),作為“托古改制”的依據(jù)。從戰(zhàn)國到秦漢,“無不咸歸依孔子”,因為他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教義最完善、制度最齊備,門徒最眾多,于是在漢武帝時取得一統(tǒng)的地位,孔子也就成為“萬世教主”。這樣,康有為把孔子裝扮成“托古改制”者,尊孔子為教主,用孔教名義,提出維新變法的主張?涤袨榘奄Y產(chǎn)階級的民權、議院、選舉、民主、平等,都附會到孔子身上,說是孔子所創(chuàng)。他把資產(chǎn)階級需要的東西,掛上孔圣人的招牌,用自己的觀點闡釋儒家經(jīng)籍,鋪衍“孔子改制”,力圖使人們相信,維新變法就是遵循孔子的“立法”,孔子也成為維新變法的祖師。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公車上書和強學會



公車上書和強學會:


1、公車上書:政治運動
(1)時間:1895年
(2)內(nèi)容:提出“拒和、遷都、變法”三項主張;
(3)影響:使維新思潮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2、《中外紀聞》:輿論宣傳
為了擴大變法維新的影響,1895年8月17日,康有為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維新派的第一份報紙《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由梁啟超等人編輯撰稿,宣傳西學,鼓吹變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隨《邸報》免費贈給京官,以便開通風氣,由是在官員中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3、強學會:政治團體
(1)時間、地點:1895年8月,北京→上海分會
(2)宗旨:研習西學,交流變法思想。
(3)參與階層:康有為等維新派發(fā)起,翁同?、張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員的支持,外國傳教士加入。



強學會:

清末維新派的政治團體。1895年,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后,維新成為全國性的政治運動。帝黨想利用這個運動向后黨奪權,開始和運動結合。8月,在帝黨翁同?、孫家鼐支持下,由康有為發(fā)起,侍讀學士文廷式出面組織強學會。入會者數(shù)千人,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會中主要分子?底鳌稄妼W會序》,痛陳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號召發(fā)憤圖強。學會每10日集會一次,每次都有人發(fā)表演說。又附設“強學書局”,刊行《中外紀聞》,翻譯西方和日本書籍,宣傳維新主張。一些官僚見學會勢盛,也紛紛表示“贊助”,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等都捐銀入會。李鴻章也愿捐銀兩千兩入會,因簽訂《馬關條約》名聲太臭,遭到拒絕。英國人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并成為學會的指導者。不久,康有為又組織上海強學會,吸收黃遵憲、汪康年等數(shù)十人為會員,刊行《強學報》,與北京強學會相呼應。御史楊崇伊(李鴻章的親家)以“私人會堂,將開處士橫議”之風上奏慈禧太后。1896年1月,慈禧太后強迫光緒帝下令封閉北京強學會。張之洞也停發(fā)上海強學會的經(jīng)費。前者只活動了四個月,后者只活動了一個多月,便被扼殺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03461.html

相關閱讀:歷史必修一、二、三學習提綱 暑期自學一手資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