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尼爾·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議論文閱讀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第5~~7題。
尼爾·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講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兒童成人化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以及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媒介原因。作者尤其提到了電視等電子信息傳播媒介對童年的侵蝕:“我們可以斷定,電視侵蝕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線。這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而它們都跟電視無法區(qū)分信息使用權密切相關:第一,因為理解電視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訓練;第二,無論對頭腦還是行為,電視都沒有復雜的要求:第三,電視不能分離觀眾。電子媒介完全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如果沒有秘密,童年這樣的東西當然也不存在了。”
對于新的媒介對兒童造成的負面影響,大衛(wèi)·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中,也是十分贊成尼爾·波茲曼的觀點的,他說:“兒童溜入了廣闊的成人世界——一個充滿了危險與機會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電子媒體正在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人世界向童年世界完全曝光了,這樣,童年也就無法再返回到單純與天真了。
大衛(wèi)·帕金翰《童年之死》的副標題為“在電子媒體時代成長的兒童”,這似乎與尼爾·波茲曼的論述極其相似。難道大衛(wèi)·帕金翰所著的這本《童年之死》只是對尼爾·波茲曼著作的一個補充說明而已?其實并非如此,仔細看下去才知道,兩者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尼爾·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的確為我們展示了一些新媒介下所產(chǎn)生的問題,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但這警示的背后又似乎讓人覺得太過沉重。電子媒體時代的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表現(xiàn)得很恐慌,以致手足無措?就如電視,這一媒體對人們的危害,尤其是對兒童的傷害,就一定那么嚴重嗎?大衛(wèi)·帕金翰除論述尼爾·波茲曼這種保守主義的“童年消逝說”外,也為我們展示了另外一種相對立的學說,那就是樂觀主義童年學說。這種觀點對現(xiàn)代媒體持有完全樂觀的肯定態(tài)度,認為新媒體技術的介入將導致獨立自主的“電子化一代”的誕生,現(xiàn)代童年也因此被想象為一個有望把兒童從成人合謀而就的過時約束中解放出來的烏托邦。而面對這兩種鮮明對比的觀點,大衛(wèi)·帕金翰所持的是一種折衷的觀點。他認為:“兩種立場都采取一種本質(zhì)論的觀點來看待‘童年’和‘青少年’,并且從一種過度傾向于決定論的角度來說明媒體與科技的角色。對于兒童與青少年,兩種立場都反映出一種感情用事的態(tài)度,因而未能承認童年生活經(jīng)驗的多樣性,以及兒童與媒體之間關系的多樣性。在這方面,傳統(tǒng)上認為兒童本質(zhì)上是天真無邪而容易受到媒體影響的觀點,跟同樣是認為兒童天生便具有‘媒體智慧’(media-wise)浪漫不切實際的觀點大致相反。我認為這兩種立場都沒有為文化、社會和教育政策提供一個現(xiàn)實的理論基礎,這些政策也許會讓所有的年輕人能夠?qū)Ω端麄兩谄溟g的不斷變化的文化現(xiàn)實。……只有了解這些變化的復雜性和潛在矛盾時,我們才可能對它做出積極而有效的反應。一味地責怪媒體或者是頌揚它,都是高估了它們的力量,并且低估了兒童利用媒體來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意義及快樂的各種不同方式的能力。”
5.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能作為“童年消逝說”理由的一項是
A.電子媒介完全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
B.兒童溜入了充滿危險和機會的成人世界。
C.新媒體技術將導致“電子化一代”的誕生。
D.兒童本質(zhì)上天真無邪容易受到媒體影響。
6.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完全符合大衛(wèi)·帕金 翰觀點的一項是
A.電視等電子媒介的侵蝕使兒童和成人沒有了區(qū)別,童年也就不存在了。
B.兒童天生便具有‘媒體智慧’,現(xiàn)代童年有望成為解放兒童的“烏托邦”。
C.文化、社會和教育政策能夠幫助所有年輕人對付不斷變化的文化現(xiàn)實。
D.兒童能夠通過各種不同方式利用媒體來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意義及快樂。
7.通觀全文,概括大衛(wèi)·帕金翰和尼爾·波茲曼二人的觀點有哪些差別。(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為您提供的議論文閱讀答案,祝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03895.html
相關閱讀:《哲學的困惑和魅力》閱讀答案
“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學、藝術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無法
《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節(jié)選)》閱讀答案
《中國哲學家表達思想的方式》閱讀答案
[美]愛默生《圓》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