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考察百變不離其宗
羅老師認為,2009年高考試題有一明顯特點是:無論是必考內容還是選考內容,試題都緊扣基礎,注重對學科核心內容的考察。如“力的合成與分解”、“共點力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和開普勒第三定律”、“勻速圓周運動”等,對于這些內容,學生們耳熟能詳。其實,在必考及選考內容上,針對相關知識點的考查,自我省進入新課程這幾年來幾乎沒什么變化。只是在試題呈現(xiàn)及表現(xiàn)方式上有一些變化。如在考查選修3-4內容時,2007年高考主要考查簡諧橫波的振幅、周期、位移、傳播速度以及光的全反射;2008年主要考查橫波和縱波(波速、波長和頻率的關系)以及相對論中的質能、質速關系;2009年基本接近于2007年考查內容,只不過設計的問題呈現(xiàn)有不同而已。
能力元素一直是考查重點
從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物理考試說明中強調的各項能力在試題中都有很好體現(xiàn)。試卷對知識點的考查并不是簡單記憶和重現(xiàn),而是理解基礎上的分析和運用。如去年高考物理試卷,選擇題第三題考共點力平衡問題,是基于對牛頓運動三大定律的理解,第五題考的是平行板電容器充放電過程中電場與電勢的關系,盡管這些試題對概念的要求相對簡單,但都顯現(xiàn)出選拔性考試對考生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高考試題也突出對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如去年高考第十五題是力與運動的綜合問題,需要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解題。
新課程高考始終關注對考生運用數(shù)學解決物理問題能力的考查。比如去年高考物理第十題要用余弦函數(shù)以及極限概念來解題,第十六題涉及函數(shù)及其圖像等。
實驗題測重考探究能力
新課程高考保持對考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考查,通過具體的實驗及數(shù)據處理,重點考查考生運用原理的方法以及處理數(shù)據、分析得出結論的探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螺旋測微儀的讀數(shù)連續(xù)兩年都在考試之列,對習慣于憑經驗猜題、押題的復習陋習是一個警示。
羅老師建議,在高考復習中,要合理安排練習時間,夯實必考內容的基礎,重視實驗,重視物理與社會的聯(lián)系。分析去年的物理高考試卷,試題難度的梯度比較清晰,無論是填空題、計算題和模塊選做題,均是易難相間,這給考生發(fā)出了信號:不要輕易整體放棄對所謂的“壓軸題”的解答,要盡力而為,將能做的做好,該拿的分拿到。
附:2010年高考物理選考題多答無效
今年高考物理學科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第一卷上全是選擇題,分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命題范圍僅限必考內容,約占全卷分值的34%。第二卷上題型有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和選考模塊題(包括選擇、填空、實驗、作圖、計算等內容)。命題范圍有必考內容也有選考內容,每個選考模塊為1個大題,共3個大題?忌x擇其中2個大題作答,多做者只批閱前兩題。必考內容分值約占70%-75%,選考內容分值約占25%-3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05788.html
相關閱讀:在物理電學中如何判斷是斷路還是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