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楚救趙,親,則將退兵;不親,則且遂攻之。
”
趙無以食,請粟于齊,而齊不聽。蘇秦謂齊王曰:
“
不如聽之,以卻秦兵;不聽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燕之計過矣。且趙之于燕、齊,隱蔽也,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則明日及齊、楚矣。且夫救趙之務,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義救亡趙,威卻強秦兵;不務為此,而務愛粟,則為國計者過矣。
”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
“
君有將乎?
”
曰:
“
有矣,仆欲將臨
”
魏加曰:
“
臣少之時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
春
“
可。
”
加曰:
“
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
‘
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
’
魏王曰:
‘
然則射可至此乎?
’
更羸曰:
‘
可。
’
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
‘
然則射可至此乎?
’
更羸曰:
‘
此孽也。
’
王曰:
‘
先生何以知之?
’
對曰:
‘
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裂而隕也。
’
今臨
”
(選自《戰(zhàn)國策
•
齊二、楚四》)
6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不如聽之,以卻秦兵
聽:探聽
B
.且趙之于燕、齊,隱蔽也
蔽:屏障
C
.更羸曰:
‘
此孽也
……’
孽:經受過災難
D
.故瘡裂而隕也
隕:墜落
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
.
①
請粟于齊,而齊不聽
②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
.
①
不如聽之,以卻秦兵
②
古之人觀于天地
……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
.
①
且趙之于燕、齊,隱蔽也,齒之有唇也
②
不知東方之既白
D
.
①
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
②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8
.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則(我秦國)且遂攻之
B
.夫(齊國)救趙,高義也
C
.然則(汝,魏加)射可至此乎?
D
.(其,孤雁)聞弦音,引而高飛
9
.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屬于直接勸諫的一組是(
)
①
不如聽之,以卻秦兵
②
且趙之于燕、齊,隱蔽也
③
仆欲將臨武君
④
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
⑤
飛徐者,故瘡痛也
⑥
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⑥
1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秦國攻趙國長平,初時采取的是相機行事的戰(zhàn)略。
B
.蘇秦認為趙國像只漏瓦罐一樣,救趙宜快不宜慢。
C
.楚春申君在天下合從的形勢下準備派臨武君拒秦。
D
.魏王開始對更羸
“
引弓而下鳥
”
是抱懷疑態(tài)度的。
11
.翻譯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5
分)
義救亡趙,威卻強秦兵;不務為此,而務愛粟,則為國計者過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08848.html
相關閱讀:《周訪字士達》閱讀答案及翻譯
明?張弼《義士楊景和塤傳》閱讀答案
《范希朝,字致君》閱讀答案
《?,字伯玉》閱讀答案及翻譯
《楊復光》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