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簡介[圖]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南海介紹:

南海因位于中國南邊而得名,南海是位于中國南方的陸緣海,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漸改稱南海。近代有人從英語“SouthChinaSea”譯為南中國海、中國南海,并成為該地區(qū)在國際上的通用名稱。

南海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約等于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偯娣e的3倍,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屬于中國管轄范圍的也就是九段線之內(nèi)的有210萬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中國南海國土包括大陸、島嶼和干出礁這些陸地及其沿岸領(lǐng)海、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域,這些水域有人叫作“藍色的國土”。南海諸島陸地面積小,為5286.5平方公里。據(jù)《海洋法公約》而測算,1個遠離大陸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島,則至少可以擁有1543km2的領(lǐng)海和431015km2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海域。

地理位置:



南海地處熱帶,海中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島,它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湛藍的海面上。這些島碓總稱南海諸島,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曾母暗沙、南沙群島和黃巖島。

南海是中國最大的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處卻有5567米。如果把4座南岳衡山疊起來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頭離水面還有近400米的距離。

從東海往南穿過狹長的臺灣海峽,就進入洶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我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在經(jīng)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南海是中國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西面是中南半島,東面是菲律賓群島。整個南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南海東北部經(jīng)臺灣海峽和東海與太平洋相通,南部經(jīng)馬六甲海峽與爪哇海、安達曼海、印度洋相通,東部經(jīng)巴士海峽通蘇祿海。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陸地面積與海洋相比,顯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偸浅尸F(xiàn)碧綠或深藍色。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是我國海區(qū)中氣候最暖和的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高(25℃~28℃),年溫差小(3℃-4℃),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海底高臺上多珊瑚礁,大陸架富石油。盛產(chǎn)魚、蝦和名貴海產(chǎn)。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水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chǎn)。

南海是一個豐饒的漁場,海中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墨魚、海龜、紅魚等。其中的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產(chǎn)資源。這里的魚類從不游往外國的海域,似乎戀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因而有"中國家魚"的美稱。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

海南島是南海上鑲嵌的最大的一顆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萬,于1988年正式成立經(jīng)濟特區(qū),也是我國最大的經(jīng)濟特區(qū)。

中國南海1

中國南海2

歷史證據(jù):

漢代就對南海諸島有過記載。元代史料更是將“千里長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島)劃入海南島的管轄范圍。明代鄭和下西洋曾途經(jīng)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圖。

到了現(xiàn)代,我國在南海主權(quán)的最主要依據(jù)是傳統(tǒng)疆域線,即“九段線”?谷諔(zhàn)爭勝利后,中國政府接收了南海諸島。1946年,國民黨當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圖混亂,展開了南海劃界工作。當時負責劃界的一艘軍艦名為“永興”??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就因此得名。

1947年,當時的“內(nèi)政部”完成了南海劃界,即“九段線”。這條線最南到北緯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國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黃巖島也在“九段線”中國領(lǐng)海范圍內(nèi)。

另據(jù)有關(guān)專家介紹,黃巖島是中國固有領(lǐng)土的另一個佐證是,1898年美西戰(zhàn)爭結(jié)束時,以東經(jīng)118°劃界,以東為菲律賓領(lǐng)海;但是黃巖島的位置約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賓國土以外。

現(xiàn)在的菲律賓相關(guān)法律將一些遠離海岸超過200海里的地方都劃到了其領(lǐng)土范圍內(nèi),這不符合《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原則。

“在1947年劃界之后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周邊國家一直沒有提出異議。這就在國際法意義上產(chǎn)生了歷史性主權(quán)!北本┐髮W國際關(guān)系學院副教授張植榮介紹,“南海爭端,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近海油氣資源的發(fā)現(xiàn)。”

同時南海爭端的起源與當時的歷史因素也有關(guān)。當時,聯(lián)合國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長期對劃界原則定義模糊不清。模糊的劃界原則給了一些國家可乘之機。(來源:百度百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13458.html

相關(guān)閱讀:2008年世界各地7級以上地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