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分)
(一)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
“
子貢賢于仲尼。
”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
“
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
(二)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
“
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
(
1
)子貢用
_______
比喻,意在說明自己遠遠比上孔子,認為孔子的道德高,是不能超越的
_______
。如果有人想詆毀仲尼,就顯得
_______
。
(3
分)
(
2
)《論語》中經(jīng)常拿屋舍廳堂來比喻一個人的學問造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貢就把孔子的學問比作數(shù)仞之高墻,而孔子也曾稱子路的學問已經(jīng)入門,但還未達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煉成語
____________
。
(1
分)
(
3
)子貢的說法發(fā)人深省,按照他
的說法,
“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
叔孫武叔的話宜于何處?請做評價。
(3
分)
(
4
)以上選文表現(xiàn)子貢對孔子怎樣的態(tài)度?
(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
(
1
)宮墻
日月
不知量(
3
分)
(
2
)登堂入室(
1
分)
(
3
)
①
子貢認為自己的知識修養(yǎng)比較淺顯,容易被外人看到,理解;
②
同時認為孔子的學問修養(yǎng)就像數(shù)仞之高墻,找不到門進去,就看不到宮室的華美;
③
所以叔孫武叔就是這樣孤陋寡聞的人,有這樣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3
分)
(
4
)表現(xiàn)了子貢對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師的嚴正態(tài)度。(
2
分)
【譯文】
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子服景伯把這一番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拿圍墻來作比喻,我家的圍墻只有齊肩高,老師家的圍墻卻有幾仞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你就看不見里面宗廟的富麗堂皇,和房屋的絢麗多彩。能夠找到門進去的人并不多。叔孫武叔那么講,不也是很自然嗎?”
【譯文】:叔孫武叔詆毀仲尼。子貢說:
“
沒有用的!仲尼不可詆毀啊。別人的賢德,(好比)丘陵啊,還可超越。恢倌,(是)太陽月亮啊,無可去超越的呀。有人即使要自絕于日月,又怎么能損傷到日月呢?只見到他的不自量啊。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13664.html
相關(guān)閱讀:《易》稱“《?[dùn同“遁” ] 》之時義大矣哉”閱讀答案及翻譯
“種世衡,字仲平”閱讀答案
《胡僧?》閱讀答案及翻譯
“李綱,字伯紀,邵武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韓愈《答張籍書》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