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題。
李清時,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學(xué)士光地從孫。乾隆七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四,授浙江嘉興知府。上南巡,或議自嘉興至杭州別辟道行民舟,清時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屬,上通吳江平望,下達杭州壩子門,號為副河。丁父憂,去官。服除,授山東兗州知府。二十二,擢運河道。
二十六,河決孫家集,運河由夏鎮(zhèn)至南陽兩堤俱潰,清時督修筑。議者或擬用椿埽,費帑①
以六十萬計;或擬建石堤,費以三百萬計。清時少時行瀕海間,見筑堤捍海為田者,擲碎石積水中,潮退則以木攔之,填土其上,堅筑成堤,因參用其法。以河?xùn)|、西兩岸皆水,得土難,令以石壘兩旁,積葑②
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積葑上,費帑十四萬有奇,而兩堤成。曹縣溢,水瀉入微山湖,出韓莊湖口,閘隘,水不得泄,令于閘北毀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聞,上命于其地建滾水壩,高一丈二尺余。清時請減低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閉閘蓄水。泗水經(jīng)兗州西流入府河,濟寧城東舊有楊家壩,遏水使入馬場湖,蓄以濟運,遇伏秋水漲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壩為閘,視水盛衰為啟閉。汶水分流入蜀山、馬踏兩湖,舊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經(jīng)袁口、靳口,淺澀不能進。清時規(guī)分水口,令南壩加長,北壩收短,以為節(jié)宣③
,并減低何家壩,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調(diào)江南淮徐道。三十,擢河?xùn)|河道總督,賜其母大緞、貂皮。清時以河堤歲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勢,過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飭所司,當(dāng)水漲具堤高水面尺寸呈報,擇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發(fā),耿家寨(稱十四堡)水及舊堤上,賴預(yù)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諸弊,歲減派料至千余萬斤。三十一,運河?xùn)|岸漫口,自請議處,原之。三十二七月,授山東巡撫。高苑、博興、樂安三縣被水,清時謂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驗。遽疾作,乞解任,不許。三十三,卒。
清時治水善相度情形,窮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叢澤、支流斷港中,或徒步按行諮訪,必得要領(lǐng),乃見諸建置。
(選自《清史稿·
列傳一百二十》)
[
注]①
帑(tǎng
):國庫中的錢幣。②
葑(fēng
):蕪菁,
又名蔓菁。一種一或二生草本植物。③
節(jié)宣:節(jié)制和排放。
8
.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清時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屬
屬:連接
B
.過高糜帑
糜:消耗
C
.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減少
D
.清時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清時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屬
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王曰
B
.遏水使入馬場湖,蓄以濟運
焉用亡鄭以陪鄰
C
.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D
.因參用其法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10.
把第Ⅰ
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1
)水涸,募夫起土置積葑上,費帑十四萬有奇,而兩堤成。(4
分)
答:
(2
)舊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經(jīng)袁口、靳口,淺澀不能進。 (4
分)
答:
11.
李清時是怎樣修成了兩邊堤壩的?(5
分)
12.
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9
處)(4
分)
曰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zé)者不得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信責(zé)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孟子·
無官則責(zé),進退有余》)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
.C(
觀察,察看)
9
. B
(兩個“
以”
都為連詞,表目的。A
前一個“
于”
為介詞,在;后一個“
于”
為介詞,向。C “
而”
為連詞,表轉(zhuǎn)折;后一個“
而”
為連詞,表遞進。D
前一個“
因”
為連詞,于是;后一個“
因”
為動詞,依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16007.html
相關(guān)閱讀:“畢再遇,字德卿,兗州人也”閱讀答案附譯文
“王適,好讀者,懷奇負(fù)氣”閱讀答案及翻譯
《嚴(yán)震,字遐聞》閱讀答案及翻譯
孔子認(rèn)為行“仁”的方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你對孔子的“恕”的理
“慕容垂妻段氏”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