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將安取衷哉?
吾聞之申包胥曰:“
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
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bào),至于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bào),然后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于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蓋嘗手植三槐于庭,曰:“
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①
,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于身,責(zé)報(bào)于天,取必于數(shù)十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余,位不滿其德。天將復(fù)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②
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錄之。銘曰:
“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yè),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注】①
魏國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國公,謚文正。②
晉(國)公,王佑。
7.
對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 必:肯定,確定
B.
善者以怠,惡者以肆 以:介詞,因?yàn)?br />C.
而其可必也審矣 審:明白,清楚
D.
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 卒:動詞,死亡
8.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jǐn)嗑,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
松柏生于山林/
其始也/
困于蓬蒿/
厄于牛羊/
而其終也/
貫四時/
閱千歲而不改者/
其天定也。
B.
松柏生于山/
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厄于牛羊而其終也/
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
其天定也。
C.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
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終也/
貫四時閱千歲/
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D.
松柏生于山林/
其始也困/
于蓬蒿厄/
于牛羊而其終也/
貫四時閱千歲/
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9.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zhǔn)確的一項(xiàng)是
A.
文章第一段從天命有常無常說起,立論起點(diǎn)高遠(yuǎn),關(guān)鍵是提出了“
仁者必有后”
的觀點(diǎn)。盡管正反觀點(diǎn)以討論的方式呈現(xiàn),但情感褒貶已經(jīng)蘊(yùn)含其中。
B.
文章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展開論述,通過正反對比論證,肯定了“
善惡之報(bào)”
,從而過渡到下文以自己見聞印證“
天定、可必”
,論證周密,轉(zhuǎn)圜自然,表現(xiàn)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C.
兵部侍郎晉國公在五代時期就已經(jīng)出名,并且輔佐過趙匡胤和趙光義,是文武全才,可惜因?yàn)樽鍪绿^正直沒被封相,但他的兒子魏國文正公、懿敏公卻得到福蔭,做了宰相。
D.
就全文看來,文章氣脈貫通,從天下之理寫到王氏家族,意在宣揚(yáng)“
仁厚忠恕”
的德行,不怨天尤人,不汲汲于功名富貴,帶有警醒世人的良苦用心,是“
文以載道”
的良好體現(xiàn)。
10.
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余,位不滿其德。天將復(fù)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6
分)
(2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錄之。(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20335.html
相關(guān)閱讀:“顏?(kàn),字祖德”閱讀答案及譯文
《連處士》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
歸有光《吳山圖記》閱讀答案
節(jié)選自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閱讀答案
“秦檜為相,久擅威!遍喿x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