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題。(共 6 分,每小題 2 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書金部郎。母憂去職,居喪盡禮,服闋后疾廢久之,復(fù)除始新令。人有因斗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題。(共
6
分,每小題
2
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書金部郎。母憂去職,居喪盡禮,服闋后疾廢久之,復(fù)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毆而死,死家訴郡,郡錄其仇人,考掠備至,終不引咎
。郡乃移獄于始新,岐即令脫械,以和言問之,便即首服。法當(dāng)償死,會冬節(jié)至,岐乃放其還家。獄曹掾固爭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負(fù)信,縣令當(dāng)坐。”競?cè)缙诙。太守深相嘆異,遽以狀聞。岐后去縣,人無老少皆出境拜送,號哭聞數(shù)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書通事舍人,累遷安西中記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
,博涉能占對。大同中與魏和親,其使歲中再至,常遣岐接對焉。太清
元,累遷太仆,司農(nóng)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機(jī)事密勿,亞于朱異。

此冬,貞陽侯蕭明伐彭城,兵敗,囚于魏。三,明遣使還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議。左衛(wèi)朱異曰:“邊境且得靜寇息人,于事為便。”議者并然之。岐獨(dú)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須和?必是設(shè)間
,故令貞陽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當(dāng)
以貞陽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圖禍亂。若許通好,政是墮其計中。且彭城去歲喪師,渦陽復(fù)新敗退,今使就和,益示國家之弱。和不可許。”異等固執(zhí),帝遂從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舉兵入寇,請誅朱異。二月,侯景于闕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當(dāng)解圍還鎮(zhèn)。敕許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執(zhí)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許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與景盟訖,城中文武喜躍,冀得解圍。岐獨(dú)言于眾日:“賊舉兵為逆,豈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嘆服。尋有詔,以岐勤勞,封南豐縣侯。固辭不受。宮城失守,岐帶疾出圍,卒于宅。
(節(jié)選自《南史•列傳六十•傅琰傳》)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孫子;②侯景:東魏舊將,降梁,后又舉兵反梁,史稱“侯景之亂”。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禮節(jié)。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考掠備至,終不引咎


咎:罪過


B
.岐美容止
,博涉能占對


止:舉止

C
.必是設(shè)間
,故令貞陽遣使


間:時機(jī)

D
.當(dāng)
以貞陽侯易景,景意不安

當(dāng):如果
9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見識出眾的一組是





①會冬節(jié)至,岐乃放其還家


②其使歲中再至,常遣岐接對焉

③若許通好,政是墮其計中


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賊舉兵為逆,豈有求和?


⑥及景背盟,莫不嘆服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傅岐在梁國做官,最初擔(dān)任南康王左常侍,后來兼任尚書金部郎。因母親去世辭去官職,服喪結(jié)束后因憂傷成疾被閑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縣令的官職。

B
.郡府對在斗毆中致死人命的罪犯嚴(yán)刑審訊,毫無結(jié)果;始新縣令傅岐卻輕而易舉地讓案犯認(rèn)罪伏法。太守對此驚嘆不已,當(dāng)即將傅岐審理案子的情況上報。

C
.為讓梁國把叛臣侯景交還魏國,魏國指使敗將蕭明派人回梁國,表明魏國想與梁國通好的愿望。梁國眾臣一致議和,傅岐卻力排眾議,揭穿了魏國的陰謀。

D
.在叛將侯景的要挾下,梁國與侯景訂立城下之盟,文武大臣以為都城之圍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卻看破了侯景的用心,后來侯景果然背盟,率兵攻城。
11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7
分)

1
)郡乃移獄于始新,岐即令脫械,以和言問之,便即首服。(
4
分)


2
)朱異曰:“邊境且得靜寇息人,于事為便。”議者并然之。(
3
分)


參考答案:
8.C
(間,離間的計謀。)
9.A


表現(xiàn)傅岐有卓越的外交才能。

是朝廷的做法。

側(cè)面表現(xiàn)傅岐見識出眾)
10.B
(“太守驚嘆”的原因是傅岐在冬至節(jié)到來時放犯人回家,而案犯終按期返回,而不是傅岐審理案子的情況。)
11.

1
)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給新縣(審理)。傅岐就讓人解開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話語審問他,那人就立即認(rèn)罪了。


2
)朱異說:“(這樣)將能夠使邊境安靜無事,對于國事是有利的。”(參加)朝議的人都認(rèn)為(這樣做)正確。
附:文言文翻譯:
傅岐,字景平,在梁國做官,最初擔(dān)任南康王左常侍,后來兼任尚書金部郎。因母親去世辭去官職,為母親守喪極盡禮儀,服喪結(jié)束后因憂傷成疾被閑置了很久,(后來)才被授予縣始新令的官職。
有個人在與他人斗毆中被打死,死者家屬把狀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嚴(yán)刑拷打辦法用盡,(但那人)始終不認(rèn)罪?じ谑前寻缸右平皇夹驴h(審理)。傅岐就讓人解開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話語審問他,那人就立即認(rèn)罪了。依法處死(讓他)為死者償命,適逢冬至節(jié)到,傅岐就放他回家。管理監(jiān)獄的官吏堅決地制止說:“古代有這樣做的,今天不能這么做。”傅岐說:“如果他違背信約,我這個當(dāng)縣令的甘愿因此獲罪。”那人最終按期返回。太守深為傅岐出眾的膽識而驚嘆,當(dāng)即將傅岐審理這件案子的情況向上報告。傅岐后來(任職期滿)離開始新縣,全縣的人無論老少都來拜送他出境,號哭之聲傳到數(shù)十里之外。
(傅岐)來到京城,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職務(wù),在宮廷中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多次升遷后擔(dān)任安西中記室,像原先那樣仍然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傅岐相貌舉止優(yōu)雅大方,涉獵廣博善于應(yīng)對。大同間梁國與魏國和親,魏國的使者一之中兩次出使梁國,梁國常派遣傅岐接待應(yīng)對魏國的使者。太清元,多次升遷后擔(dān)任太仆,司農(nóng)卿,舍人之職像原先那樣不變。傅岐在禁省十多,掌管機(jī)要大事,機(jī)密從不外泄,地位僅次于朱異。這冬,貞陽侯蕭明討伐彭城,兵敗,被囚禁在魏國。太清三,蕭明派人回梁國,說魏國愿意與梁國互通友好(想以此讓梁國將叛臣侯景交還魏國),朝廷下令讓有司及近臣商議做出定論。左衛(wèi)朱異說:“(這樣)邊境將能夠得以安靜太平,對我們的事情是有利的。”參與商議的人都認(rèn)為他說得對。

傅岐卻說:“魏國在剛剛得志之后,為什么要講和?必定是設(shè)下離間之計,故意讓貞陽侯派使者來與我們議和,這樣就使侯景(對我們)產(chǎn)生懷疑,倘若用貞陽侯交換侯景,侯景就會心意不安,必定圖謀生禍叛亂。如果答應(yīng)兩國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國的奸計。況且去貞陽侯蕭明兵敗彭城,(梁國)在渦陽新近又戰(zhàn)敗撤退,現(xiàn)在我方接受對方的和約,更加顯示我國的衰弱。(因此)講和不能答應(yīng)。”朱異等人堅持己見,皇帝就依從了他們。等到派使者前去議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軍反叛,入侵梁國都城,請求朝廷誅殺朱異。二月,侯景向朝廷上表,要求劃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若能滿足要求)就解除對京城的包圍,回到原駐地。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與侯景)訂立盟約。侯景又請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堅持認(rèn)為宣城王肩負(fù)著繼承帝位的重大責(zé)任,不應(yīng)該答應(yīng)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禮節(jié)送他。等到和侯景訂完盟約,城中的文武大臣?xì)g喜雀躍,希望就此解圍。只有傅岐對眾人說:“賊率兵叛逆,難道有求和的道理嗎?”等到侯景背叛盟約,沒有人不感嘆佩服傅岐的。不久有詔書下達(dá),因為傅岐勤勉辛勞,封為南豐縣侯。傅岐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后來侯景攻城)京城內(nèi)城失守,傅岐帶病突出包圍,死在家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24507.html

相關(guān)閱讀:“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率”閱讀答案及譯文
“孔子對學(xué)生有怎樣的要求?”“孔子的教育觀”閱讀答案
《漢書?薛宣朱博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陳謙字子平》閱讀答案及翻譯
《蔡邕聽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