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為諸君潰圍,斬將,刈(yì
割)旗,三勝之,令諸君知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
吾為公取彼一將。”
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項王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
何如?”
騎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汝德。”
乃刎而死。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豈不謬哉! (節(jié)選自《史記 項羽本紀》)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王:稱王
B
、持短兵接戰(zhàn)兵:兵器
C
、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被:遭受
D
、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乃:竟然、卻
11
、以下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項羽勇猛善戰(zhàn)的一組是( )
①
身七十余戰(zhàn),未嘗敗北
②
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③
項王乃馳,復(fù)斬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
④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⑤
乃刎而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項羽兵敗逃到東城,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騎兵,他感慨今昔,不由發(fā)出了“
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
的悲嘆。
B
、為了證明自己的失敗結(jié)局并非不會打仗,項羽率兵幾番沖殺,斬將殺士,重創(chuàng)漢軍,讓部下很是佩服。
C
、烏江亭長停船等候項羽,但項羽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拒絕他的勸說,而與部下棄馬步行作最后的拼殺。
D
、司馬遷肯定了項羽消滅暴秦的偉業(yè),但也為項羽的結(jié)局深感惋惜,希望后世能從項羽的故事中吸取教訓。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
分)
①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3
分)
②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0
、A
(使……
稱王)
11
、A
12
、D
(司馬遷對項羽的結(jié)局并未感到惋惜,認為是他咎由自取。)
13
、①
縱使他們不說(什么),我項籍難道在心中沒有羞愧嗎?(“
縱”
、“
獨”
、“
于心”
的倒裝)
②
(項羽)驕傲自大,夸耀戰(zhàn)功,只知道運用自己的智謀而不學習古人的經(jīng)驗。(省略的主語、“
自矜功伐”
、“
師古”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24527.html
相關(guān)閱讀:“田叔者,趙陘城人也”閱讀答案
“齊人蒯通,說韓信曰”閱讀答案附譯文
文言文《養(yǎng)竹記》閱讀訓練(附答案翻譯)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閱讀答案
“人有明珠,莫不貴重”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