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完成第8—10
題。
李皋字子蘭,少補左司御兵曹參軍。事母太妃鄭以孝聞。安祿山反,奉母逃民間,間走蜀,謁玄宗,由都水使者遷左領(lǐng)軍將軍。召還,未得見,即上書言治道,詔授衡州刺史,為觀察使謾劾,貶潮州。會楊炎起道州為宰相,知皋直,復(fù)用為衡州刺史。初,御史覆訊,皋懼憂其母,出則囚服,入乃衣冠,貌言如平常。及為潮。以遷入告。至是復(fù)位。乃言其實。建中元,進(jìn)拜湖南觀察使。前帥辛京果貪虐,使部將王國良戍武岡,賴其富,即劾以死,國良恐,據(jù)縣反,斂荊、黔、洪、桂兵討之,再歲不能下。皋至,遺書曰:“
觀將軍非敢大逆者,特逃讒抗死爾!
將軍遇我,可以降,我固為京果誣者,幸蒙雪,何忍以兵加將軍哉?
以為不然,我以陣術(shù)破將軍陣,以攻法屠將軍城,非將軍所度也。”
國良得書,喜且畏,因請降,然內(nèi)尚首鼠。皋即日單騎稱使者造國良壘,賊延使者入,皋大呼其軍曰:“
有識曾王者乎?
乃我也。來受良降,良今安在?”
一軍愕眙,不敢動,國良迎拜,叩頭請罪。皋執(zhí)手,約為昆弟,則盡焚攻守具,散其兵。有詔赦之,賜名惟新。
明,持母喪至江陵。會梁崇義反,奪為左衛(wèi)大將軍,復(fù)觀察湖南。李希烈反,遷江西節(jié)度使。受命日,不宿家,至豫章,大令將吏曰:“
有功未申與懷器謀不發(fā)者,皆自言。”
得裨校伊慎、李伯潛、劉曼,悉補大將。擢王鍔為中軍,以馬彝、許孟容為幕府。治戰(zhàn)艦,裒兵二萬,以士二千五百委慎等教之。自將五百人,教以秦兵團(tuán)力法,聯(lián)其賞罰,弛張如一,乃約以五百人擊慎卒二千五百,莫能當(dāng)其鋒,即盡以教之。初,慎嘗從希烈平襄州,至是,希烈懼為皋用,即反間,德宗信之,將誅慎,皋請赦之,使自效。會與賊夾江陣,皋勉慎立功,以所乘馬及其鎧賜之,使將先鋒,斬賊數(shù)百級,乃免。 (
節(jié)選自《新唐書》)
8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事母太妃鄭以孝聞
聞:聞名
B
.會楊炎起道州為宰相
會:恰逢
C
.非將軍所度也
度:測量
D
.皋勉慎立功
勉:勉勵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均能表現(xiàn)李皋有德行或忠于王事的一組是
①
出則囚服,入乃衣冠 ②
幸蒙雪,何忍以兵加將軍哉
③
有識曹王者乎?
乃我也 ④
受命日,不宿家
⑤
皋請赦之,使自效 ⑥
自將五百人,教以秦兵團(tuán)力法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10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皋在安祿山造反時帶著母親逃跑到民間,后來又從小路跑到蜀地拜見玄宗,升任左領(lǐng)軍將軍。
B
.李皋兩度出任衡州刺史,一次是因為本身的才能受到皇上的賞識,一次是因為楊炎了解他的正直。
C
.朝廷聚集四地的軍隊用兩的時間都沒能打敗王國良的叛軍,李皋一封信就使叛軍請降,足見其能。
D
.李皋既善用人才,又精于帶兵,曾帶領(lǐng)著大約五百人的部隊打敗了部下率領(lǐng)的兩千五百人,后又無私地將訓(xùn)練方法教給部下。
11
. (1)
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
分)
①
及為潮,以遷入告。至是復(fù)位,乃言其實。(4
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大令將吏曰:“
有功未申與懷器謀不發(fā)者,皆自言。”(3
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斜線(
/)
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3
分)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yuǎn)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yuǎn)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
《論語·
泰伯篇》)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30784.html
相關(guān)閱讀:“程師孟,字公辟,吳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龔勝,字君賓》閱讀答案及翻譯
“忠臣者務(wù)崇君之德,諂臣者務(wù)廣君之地”閱讀答案及翻譯
《元史?月魯不花傳》閱讀
“廣漢為人強力,天性精于吏職”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