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風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施雅風,中國地理學家、冰川學家。1919年3月21日生于江蘇南通縣(今海門縣)。1944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1958年起主持冰川考察隊,并籌建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沙漠研究所,歷任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地學部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冰川學會和國際凍土協(xié)會理事。他長期從事冰川學、地貌學以及第四紀地質(zhì)學的研究,是中國現(xiàn)代冰川研究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凍土和泥石流研究的倡導人。先后組織領(lǐng)導了對祁連山、天山、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冰川的考察研究;以他為主首次提出將亞洲中部冰川劃分為大陸性(型)、海洋性(型)和復合性(型)3類,并對喜馬拉雅山區(qū)冰塔林的成因作出科學解釋。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提出并應(yīng)用“波動冰量平衡”概念和“冰川-氣候相關(guān)法”,預報巴托拉冰川的變化,主持擬定了中巴公路通過巴托拉冰川區(qū)的實施方案,并指出中國西部山區(qū)小冰期和末次冰期的冰川遺跡位置。他的論著主要有《喀喇昆侖山巴托拉冰川考察與研究》(與張祥松等合編,1980)、《中國冰川概論》等。由于他對巴托拉冰川和青藏高原考察研究的貢獻,于1982年和1988年兩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34059.html

相關(guān)閱讀:針葉林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分布

  • 上一篇:貓眼石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