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星殞于地,腥礦頑丑,化為惡石”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文,完成 21-25 題 (13 分 ) 星殞于地,腥礦頑丑,化為惡石,其昭然在上而萬物仰之者,精氣之聚爾;及其斃也,瓦礫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螻蟻之食爾。其貴乎萬物者, 閱讀下文,完成
21-25

(13

)

星殞于地,腥礦頑丑,化為惡石,其昭然在上而萬物仰之者,精氣之聚爾;及其斃也,瓦礫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螻蟻之食爾。其貴乎萬物者,亦精氣也。其精氣不奪于物,則蘊而為思慮,發(fā)而為事業(yè),著而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氣隨其斃而滅也?刹毁F哉
!
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棄之。而惑者方曰: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東行。日一歲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遲有速,有逆有順。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為謀,其動而不勞,運而不已,自古以來,未嘗一刻息也。是何為哉
?
夫四者,所以相須而成晝夜、四時、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則四時不得其平,萬物不得其生,蓋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萬世之所治,萬物之所利,故曰:“自強不息”,又曰“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則君子之學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
吾于是乎有感。                 。W陽修《雜說三首并序》)
21
、“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為謀”中的這“四者”分別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2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2

)
A

不知其
所以
而不能自止者邪

足乎利欲
所以
厚我身  
B

死而后


未嘗一刻


C

其貴

萬物者

吾于是

有感  
D

鞣以為輪,

曲中規(guī)

惑而不從師,

為感也
23
、對“然則君子之學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
”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2

)
A
.既然如此,君子的學業(yè)難道可以有一日停止嗎
?
 
B
.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學業(yè)難道要停止一日嗎
?
C
.既然如此,君子的學業(yè)難道要停止一日嗎
?
D
.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學業(yè)難道可以有一日停止嗎
?
24
、作者在第一段中以星殞現(xiàn)象作比,旨在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段中,作者寫日月星辰晝夜運行又旨在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4

)
25
、
對于“惑者”所言

“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作者深有感慨,請你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四、閱讀下文,完成
21-25

(13

)
21
、天、日、月和星(
2
分) 
22
、
B

B.
都是“
.
停止”的意思;
A.
……的原因,用來……的方法;
C
.比,語氣詞;
D
.它的,那些)(
2
分) 
23

D
.(
2
分) 
24
、人生應該有理想和抱負不被物欲束縛;有志向的人應該以天下為己任,自強不息,死而后已(
4
分,各
2
分) 
25
、對“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意思理解正確(
1
分),觀點(
1
分),結(jié)合語段闡明觀點并兼顧語言(
1
分) 示例:“惑者”認為:“足夠的物質(zhì)享受才對我有益”。這是惟利是圖者的信條。他們視物質(zhì)利益高于一切,是物質(zhì)的富翁,精神的乞丐。他們不知道人活著 “貴乎萬物者,亦精氣也”。沒有理想追求,成天醉死夢生,難怪作者對這類人所言感慨不已。(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星星殞落到地上,那腥臭的礦物,化成了粗陋的石塊。當它光輝奪目在天上時,地上萬物仰慕著它,那是由于它是精氣相聚而成;一旦它墜落到地上,碎瓦片也不如啊
!
人死以后,骨肉腐臭,成為螻蟻的食物。人活著貴于萬物,也是由于精氣所聚。人的精氣如果不為物欲所誘惑、蒙蔽,那么蘊含在體內(nèi)就成為思慮,表現(xiàn)在外部就成為事業(yè),寫下來就成為文章,能光照百世,又有受到百世以后的人們的仰慕,并不像星星的精氣隨著它的殞落而完全毀壞。這是何等的珍貴啊
!
可是,許多人活著往往被利欲沖昏頭腦.耗盡心血,死后便骨肉腐臭而被丟棄。有些糊涂人或許會說:“足夠的物質(zhì)享受才對我有益。”我于是很感慨。

天向西方旋轉(zhuǎn),日月星辰都向東面運行。太陽從夏到冬,從冬至夏,一來回一周;月亮比太陽走得快,從盈到虧,從虧到盈,一個月就一次來回;天晝明而夜暗,一天就一次來回;星則有快有慢,有東有西。天、日、月、星這四者,各自運轉(zhuǎn)而從不相互商量,不停地運動也從不覺得疲勞,而且永遠運動不止,自古以來,未曾一刻停息,這是為什么呢
?
這四者互相依靠,互相輔助才組成晝夜、四季和寒暑;假如有一刻停息,四時便失去平衡,萬物也不能生長,可見他們的任務是何等重要。人世間之所以有君子,他們的任務同樣是很重要的。應該使萬世得到治理,使萬物都有得益,君子主張“自強不息”,又說“死而后已”,他們真正懂得了自己的使命啊。既然如此,那么,君子的學業(yè)難道可以有一日停止嗎
?
我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

【注】本文選自歐陽修的《雜說》,原文共有三個語段,這里節(jié)選的是后兩個語段。歐陽修在開篇交代了作《雜說》的緣由:“夏六月,暑雨既止,歐陽子坐于樹問,仰視天輿月星行度,見星有殞者……其感于耳目者,有動乎其中,作《雜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39753.html

相關(guān)閱讀:“長孫儉,河南洛陽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程師孟》閱讀答案
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閱讀答案附譯文
松江府通判許君傳 閱讀答案(安徽高考試題)
《陳公弼傳》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