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 20 題。( 19 分)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jīng)術(shù),多所博觀外家之語。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20
題。(
19
分)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jīng)術(shù),多所博觀外家之語。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①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
盡。詔拜以為郎,常在側(cè)侍中。數(shù)召至前談?wù)Z,人主未嘗不說
也。時詔賜之食於前。飯已,盡懷
其馀肉持去,衣盡
?

。人主左右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聞之
,曰:“令朔在事無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謂之曰:“人皆以先生為狂。”朔曰:“如朔等,所謂避世于朝廷間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時坐席中,酒酣,據(jù)地歌曰:“陸沈于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
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蘆之下。”
時會聚宮下博士先生與論議③,共難
之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澤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shù),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shù)。著於竹帛,自以為海內(nèi)無雙,即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圣帝,曠日持久,積數(shù)十,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zhí)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其
故何也?”東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備也。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夫張儀、蘇秦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quán),相禽以
兵,并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
?
,失士者亡,故說聽行通,身處尊位,澤及后世,子孫長榮。今非
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諸侯賓服威振四夷連四海之外以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fā)舉事猶如運之掌中。賢與不肖,何以
異哉?”于是諸先生默然無以應(yīng)也。
至老,朔且死時,諫曰:“詩云‘營營青蠅,止于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愿陛下遠巧佞,退讒言。”帝曰:“今顧東方朔多善言?”怪之。居無幾何,朔果病死。傳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之謂也。
【注】 ①人主:即武帝。②
?
:亦作“污”,弄臟。③論議:議事。
1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
A
.數(shù)召至前談?wù)Z,人主未嘗不說
也    說:勸說
B
.宮殿之中可以避世全


全:保全
C
.飯已,盡懷
其馀肉持去,衣盡?  

懷:揣在懷里
D
.時會聚宮下博士諸先生與論議,共難
之曰

難:詰難
1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
A.
讀之二月乃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B.
人主聞之

夫晉,何厭之

C.

故何也


皆出于此乎
D
.相禽以


愿以
十五城請易璧
17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
(
  
)
A
.東方朔剛到長安時,到公車府那里上書給皇帝,共用了三千個木簡。公車府派兩個人一起來抬他的奏章,才剛好抬得起來,他的奏章武帝在宮內(nèi)讀了兩個月才讀完。
B
.武帝時常下詔賜東方朔在御前用飯,飯后,東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懷里帶走,把衣服都弄臟了。
C
.東方朔被漢武帝和他身邊的所有侍臣們稱為

瘋子

,連和他同等級別的郎官們也當面稱他為

瘋子

。
D
.東方朔是個博學而具有滑稽個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過是一種生存和進諫的藝術(shù),他臨終時對漢武帝的勸諫,表明了他對武帝的忠誠。
18.
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3
分)
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諸侯賓服威振四夷連四海之外以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fā)舉事猶如運之掌中
19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7

)
(1)
人主聞之,曰:

令朔在事無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4

)
(2)
是固非子所能備也。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
(3

)
參考答案:
15

A
 (說通悅,高興)
16

D
 (
A
。才;竟然
B
代詞;賓語前置標志

C
它的或“那”均可;表反問

D
用,憑借)

17

C
。ò霐(shù)的侍臣稱東方朔為

瘋子


18.
圣帝在上
/
德流天下
/
諸侯賓服
/
威振四夷
/
連四海之外以為席
/
安于覆盂
/
天下平均
/
合為一家
/
動發(fā)舉事
/
猶如運之掌中
19

(1)
武帝聽到后,說:

假如東方朔為官處事沒有做出這些荒唐行為,你們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2)
這本來就不是你們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時是一個時代,現(xiàn)在是另一個時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論呢?
【參考譯文】
漢武帝時,齊地有個人叫東方朔,因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愛好儒家經(jīng)術(shù),廣泛地閱覽了諸子百家的書。東方朔剛到長安時,到公車府那里上書給皇帝,共用了三千個木簡。公車府派兩個人一起來抬他的奏章,才剛好抬得起來。武帝在宮內(nèi)閱讀東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閱時,便在那里劃個記號,讀了兩個月才讀完。武帝下令任命東方朔為侍郎,他經(jīng)常在皇上身邊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談話,武帝從未有過不高興的。武帝時常下詔賜他御前用飯。飯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懷里帶走,把衣服都弄臟了;噬仙磉叺氖坛加邪霐(shù)稱他為

瘋子

。武帝聽到后,說:

假如東方朔為官處事沒有做出這些荒唐行為,你們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東方朔保舉他的兒子做侍郎,又做侍謁者,常常奉命出使。一天東方朔從殿中經(jīng)過,郎官們對他說:

人們都認為先生是位狂人。

東方朔說:

像我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在朝廷里隱居的人。古時候的人,都是隱居在深山里。

他時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暢快時,就趴在地上唱道:

隱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馬門。宮殿里可以隱居起來,保全自身,何必隱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當時正值朝廷召集學宮里的博士先生們參與議事,大家一同詰難東方朔說:

蘇秦、張儀一遇到大國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澤留傳后世,F(xiàn)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國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處世的道理,熟習《詩》《書》和諸子百家的言論,不能一一列舉。又有文章著作,自以為天下無雙,就可以稱得上見多識廣、聰敏才辯了?墒悄弑M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曠日持久,長達幾十,官銜不過是個侍郎,職位不過是個衛(wèi)士,恐怕還是有不夠檢點的行為吧?這是什么原因呢?

東方朔說:

這本來就不是你們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時是一個時代,現(xiàn)在是另一個時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論呢?張儀、蘇秦的時代,周朝十分衰敗,諸侯都不去朝見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奪取權(quán)勢,用軍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為十二個諸侯國,勢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強大,失掉士人的就滅亡,所以諸侯對士人言聽計從,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澤留傳后代,子孫長享榮華。如今不是這樣。圣明的皇帝在上執(zhí)掌朝政,恩澤遍及天下,諸侯歸順服從,威勢震懾四方,將四海之外的疆土連接成像坐席那樣的一片樂土,比倒放的盂還要安穩(wěn),天下統(tǒng)一,融為一體,凡有所舉動,都如同在手掌中轉(zhuǎn)動一下那樣輕而易舉。賢與不賢,憑什么來分別呢?

于是那些先生們一聲不響,無話回答了。
到了晚,東方朔臨終時,規(guī)勸武帝說:

《詩經(jīng)》上說

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和樂平易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寧。

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

武帝說:

如今回過頭來看,東方朔是說好話的人嗎?

對此感到很驚奇。過了不久,東方朔果然病死了。古書上說:

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們到臨終時,他的言語非常善良。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41052.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居正示季子道修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 閱讀答案(江蘇高考語文試題)
《韓文,字貫道》閱讀
閱讀:韋倫,少以蔭累授藍田縣尉
《謝安,字安石》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