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分)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
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yǔ
)元瑜、汝南應(yīng)?(chàng
)德璉(jiǎn
)、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
,咸自以騁驥?(lù
)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于辭
賦
,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
、征思,干之玄猿、漏卮(zhi
)、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琳、?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yīng)?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兹隗w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
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chóu
)也。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àn
)于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lěi
)尚實,詩
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
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wù),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wù),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論,成一家言。
節(jié)選自
曹丕《典論·
論文》
6
、下列實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3
分)(
)
A
、
武仲以能
屬文為蘭臺令史
能:擅長
B
、
于辭無所假
假:借用(別人的文辭)
C
、
然不能持論,理不勝
辭
勝:盡,表達
D
、
至于引氣
不齊,巧拙有素
引:運用
C
(勝過,超過)
7
、下列各組虛詞中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3
分)(
)
A
、①文人相輕,自古而
然。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
固小之。
B
、①王粲長于
辭
賦
。
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
翰墨,見意于篇籍。
C
、①文以氣為主,氣之
清濁有體。②蓋文章,經(jīng)國之
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D
、①是以
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②不以
隱約而弗務(wù),不以康樂而加思。
A
(A
、而:副詞,就/
副詞,卻;B
、于:在…方面/
介詞;C
、之:的/
助詞;D
、以:因為/
連詞)
8
、曹丕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
分)
要求君子審己以度人,免于相互輕視
9
、
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0
分)
⑴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3
分)
君子(我)審察自己,來度量別人,所以能夠免于(文人相輕)這種拖累(度、累、通順各1分)
⑵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4
分)
這四種文體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
才能擅長各種體裁。(科、偏、體、通順各1分)
⑶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3
分)
所以,古人看輕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陰,是懼怕時間流逝罷了。(然、賤、過、通順各1分)
古文翻譯一
作者:
曹丕(187~226
),魏文學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長子。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jīng)傳、諸子百家
之書,僅8
歲,即能為文,又善騎射、好擊劍。建安十六(211
),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立為魏太子。二十五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同十月,以“禪讓”方式代漢自立,改元黃初。
譯文:
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
和班固
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
的信中說:“傅武仲因為
擅長
寫文章當了蘭臺
令史的官職,(但)下筆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總是善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xiāng)里俗話說:“家中有一把破掃帚,也會看它價值千金。”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當今的文人,只有魯人孔融孔文舉、廣陵
人陳琳
陳孔璋、山陽
人王粲
王仲宣
、北海
人徐干
徐偉長、陳留人阮?阮文瑜
、汝南
人應(yīng)?應(yīng)德璉、東平
人劉楨
劉公干等七人。這“
七子”
,在學問上是沒有什么遺漏的,于文辭沒借用
別人的,(在文壇上)都各自像騏驥千里奔馳,并駕齊驅(qū),要叫他們互相欽服,也實在是困難了。我審察自己,來衡量別人,所以能夠免于(文人相輕)這種拖累,而寫作這篇論文。
王粲
擅長于辭賦
,徐干
不時有齊人的(舒緩)習氣,然而也是與王粲相匹敵的。如王粲
的《初征賦》、《登樓賦》、《槐賦》、《征思賦》,徐干
的《玄猿賦》、《漏卮賦》、《圓扇賦》、《橘賦》,雖是張衡
、蔡邕
也是超不過的。然而其他文章,卻不能與此相稱。陳琳
和阮?的章、表、書、記是當今特出的。應(yīng)?平和但不夠雄壯,劉楨
雄壯但不夠細密。孔融風韻氣度高雅超俗,有過人之處,然而不善立論,詞采勝過說理,甚至于夾雜著玩笑戲弄之辭。至于說他所擅長的(體裁),是揚雄、班固
一流的。
一般人看重古人,輕視今人,崇尚名聲,不重實際,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總以為自己賢能。大凡文章(用文辭表達內(nèi)容)的本質(zhì)是共同的,而具體(體裁和形式)的末節(jié)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駁議適宜文雅,書信、論說適宜說理,銘文、誄文
崇尚事實,詩歌、賦體應(yīng)該華美。這四種科目文體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
能擅長各種體裁的文章。
文章是以“氣”為主導的,氣又有清氣和濁氣兩種,不是可以出力氣就能獲得的。用音樂來作比喻,音樂的曲調(diào)節(jié)奏有同一的衡量標準,但是運氣行聲不會一樣整齊,平時的技巧也有優(yōu)劣之差,雖是父親和兄長,也不能傳授給兒子和弟弟。
文章是關(guān)系到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yè),是不朽的盛大事業(yè)。人的齡壽夭有時間的限制,榮譽歡樂也只能終于一身,二者都終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樣永久流傳,沒有窮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寫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見表現(xiàn)在文章書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辭,也不必托高官的權(quán)勢,而聲名自然能流傳后世。所以周文王
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
顯達
而制作了《禮》,(文王)不因困厄
而不做事業(yè),(周公
)不因顯達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輕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陰,這是懼怕時間流逝罷了。多數(shù)人都不愿努力,貧窮的則害怕饑寒之迫,富貴的則沉湎于安逸之樂,于是只知經(jīng)營眼前的事務(wù),而放棄能流傳千載的功業(yè),太陽和月亮在天上流轉(zhuǎn)移動,而人的身體狀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間就與萬物一樣變遷老死,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
的事!孔融等人已經(jīng)去世了,只有徐干
著有《中論》,成為一家之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41085.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字子充,義烏人》閱讀答案
《竇群,字丹列》閱讀答案及翻譯
“張中彥,字才甫,中孚弟”閱讀答案及翻譯
“唐興,承隋亂離,劃祓荒荼”閱讀答案及翻譯
清?鄭日奎《游釣臺記》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