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虹堤記 閱讀答案(北京高考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偃虹堤記


歐陽修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庇璋l(fā)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眴柶渌宰髦,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眴柶浯笮≈、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眴柶涫甲髦\,曰:“州以事上轉(zhuǎn)運使,轉(zhuǎn)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而又上于朝廷,決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痹唬骸按司又饕,可以書矣。”


蓋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數(shù)計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常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乃為之書。


慶歷六某月某日記。


(取材于《歐陽文忠公集》)



注釋:【
1
】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屢遭貶黜,其時被貶,任岳州知州。




1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5
分)





2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愿有所記

愿:希望


B
.覆溺之虞

虞:料想


C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
.常顯用之

常:曾經(jīng)





3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
分)


A
.予發(fā)書按圖


我打開書信并查看洞庭之圖


B
.問其所以作之利害


問滕侯的建堤動機和修建的利弊


C
.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


(各級官員)都不能輕視滕侯的具體策劃


D
.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


這就是滕侯思慮并想記錄下來傳告后世的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
分)


A
.文章認為,滕侯對偃虹堤的周密策劃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對百姓深切的關(guān)懷和熱愛。


B
.古代不少利國利民的工程,由于深日久缺乏維護,往往成了廢棄的遺跡,令人遺憾。


C
.滕子京請歐陽修作《偃虹堤記》,是為了記載岳州面貌的改變和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情景。


D
.《偃虹堤記》是一篇應(yīng)邀之作,歐陽修在文中借贊美滕侯表達了心中理想的為官之道。




5
、《偃虹堤記》寫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闭堅诜礁窭锾顚憽对狸枠怯洝分袃(nèi)容與之相關(guān)的文句。(
3
分)




6
、歐陽修的《偃虹堤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堪稱姊妹篇,內(nèi)容相得益彰。談?wù)勀銖膬善队洝匪惆l(fā)的為官情懷中獲得的感悟。(
200
字左右)(
12
分)








參考答案:


1
、夫慮熟謀審
/
力不勞而功倍
/
作事可以為后法
/
一宜書
/
不茍一時之譽
/
思為利于無窮
/
而告來者不以廢
/
二宜書
/
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
//
皆欲為滕侯紀
/
三宜書
/
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


解析:“一宜書”“二宜書”“三宜書”已經(jīng)標明了層次,然后通過一些具體的動詞和虛詞來劃分,難度不大。


2
、
B

解析:覆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擔心、擔憂,與上句“風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3
、
C

解析:“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譯為“(他們)都不能改變我們太守的主意”!耙住。此處為“改變”意。


4
、
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釋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
1
.讓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為;
2
.告訴后代不要廢棄;
3
.太守受人民擁戴,共有此意。重點不在于描寫安居樂業(yè)的情景。


5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

政通人和

百廢具(俱)興


解析:試題中“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順的境遇下仍心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績的具體陳述,與《岳陽樓記》的此句意義相似,考生可能易錯答“先天下之憂而憂”等名句,但這些名句都是作者抒發(fā)個人情懷的句子,與題干中給出的句子不符。


6
、感悟角度:



1
)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
)時刻把百姓放在心上,“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3
)即使自己身處逆境,也要為百姓謀利,有所作為。


解析:此題首先要指出兩篇《記》抒發(fā)的為官情懷!对狸枠怯洝贰安灰晕锵,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句體現(xiàn)了為官憂國憂民的情懷!顿群绲逃洝贰皯]于民也深”等句體現(xiàn)出以民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懷。然后要從兩篇《記》抒發(fā)的情懷出發(fā)來談感悟,要能聯(lián)系實際,要有分析。與過去閱讀延伸題的答題思路完全一致。








【參考譯文】


有一個從岳陽來的客人,拿著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圖來告訴我說:“希望您寫篇記述的文字!蔽掖蜷_信查看地圖,
(
看到
)
從岳陽門往西到金雞的右邊,其外面有一個又高又長的建筑,叫做偃虹堤。


問建造此堤和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說:“這都是我們滕太守做的!庇謫査@樣做有什么好處,回答說:“洞庭湖是天下最險要的湖泊,岳陽又是荊州、潭州、貴州和蜀州四個地方的要沖。過去往來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沒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那些需要到州中辦事的又要繞遠路又很疲憊,而且常常害怕風波興起,擔心船被打翻,人被淹死,F(xiàn)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路又近又不用擔心!蔽覇栠@個堤規(guī)模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說:“堤全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邊能達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萬五千五百個工,而且不超過時間完成!蔽覇査_始是如何謀劃的,回答說:“州里把這個事上報給轉(zhuǎn)運使,轉(zhuǎn)運使選擇有能力的官吏視察是否可行,反復了多次,最后又上報朝廷,由三司來決定,三司決定說可行,他們都沒能改變我們太守的決定!庇终f:“這是有德行的人的舉動,可以為此寫篇文字!


大概為百姓考慮得深遠的人,在開始謀劃一些事情時就是精到的,所以能夠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憑借百步遠的湖堤,抵擋天下最兇險和最不可預(yù)測的擔心,使當?shù)匕傩盏玫胶锰幉⑶冶榧扒G州、潭州、貴州、蜀州,凡是往來于洞庭湖的人,不論是遠是近都得到這個堤的好處。而且岳陽又是四個地方的要沖,往來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壞。建造人開始并非不想讓它長久完好,可是繼承者倒常常把它廢棄。自古以來有才德的人,為了百姓興利除弊,它們的遺跡到處都有。假使其繼承者都像剛開始建造的人那樣用心,那么百姓到現(xiàn)在仍然受惠,天下還會有把有利的事物丟掉的嗎?這也是滕太守擔心的原因,所以讓我寫篇紀念文字給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強,在當世很有名。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時候,他曾經(jīng)被朝廷重用過。但還沒有功成名就,就退下來當一州的太守,并沒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發(fā)揮,憑修這個堤來惠及百姓。他深思熟慮,不用花太多的力氣而收到成倍的功效,這種做事的行為可以作為后世人仿效的法則,這是我第一個該寫此記的理由。不只是想著為當時的人贊譽,而是考慮到讓千秋萬代獲利,并且告訴后代不要把(它)廢棄,這是我第二個該寫此記的理由。岳陽的百姓與洞庭湖中往來的人們,都想為滕太守記下這個功勞,這是我第三個該寫此記的理由。因為有這三個該寫的理由而不能不寫,于是就寫下了此篇文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43066.html

相關(guān)閱讀:《祁彪佳》閱讀
《張之洞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帆山子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莊子?說劍》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守仁,字伯安》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