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動機是一個人行動的理由,學習動機是指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圖達到目標的一種動因、內在力量。學生有了學習動機才會認真的學習,因此,只有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喚起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眼球,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習質量。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面對學生一上數學課就無精打采的樣子,該怎么做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動機呢?

一、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首先,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現(xiàn)代人生存的需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也不是識字很少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把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新知識的巨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善于學習、終身不斷地進行學習。如果不會學習,依舊停留在舊的知識基礎上而沾沾自喜,終有一天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被社會所淘汰。

其次,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獨立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fā)自己的智力、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否則,僅僅知曉一個個問題的現(xiàn)成答案,沒有參與思考、解決問題,思維就得不到鍛煉,一味的只是接受,時間久了,定會一無所獲。人的大腦就像一部機器,常用常新,越用越靈活;如果放在那里不用,就會生銹。

二、應用恰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1.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欲望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一個人有了欲望,就會想去滿足,就會動手、動腦去滿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講“平移和旋轉”一課時,先給學生講個小故事:有一地主和一農民參加賭博,他們各押賭注一頭牛。雙方約定;三天后,兩個人輪流在一張桌面(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圓形)上擺放同樣大小的銅錢,規(guī)則是:每人每次擺一個,銅錢不能相互重疊,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邊緣之外,擺好以后不準移動,知道誰最先擺不下銅錢誰就認輸。農民經過苦苦思索最終贏得了地主的一頭牛。此時,就問學生:“你們想知道農民的方法嗎?”同學們定會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就可以讓同學們非常有興趣地上完這節(jié)課。

2.對學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識進行提問,引起學生的注意

當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產生沖突或差異時,就會引起他們的新奇和驚訝,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的教學,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已經接觸過平行四邊形了,但是他們還不能揭示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征。如果此時問學生:“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學生一定答不上來。但這時已經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他們就會急于了解,這時再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

3.給予成功的滿足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復發(fā)生,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聯(lián)系,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正如原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保ā督o教師的建議》)。因此,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辭,多給學生一些表揚,不管多么簡單的問題,只要學生答對了,哪怕只是答對了一小部分,就說一句:“非常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更高。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就會喜歡你,從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tài)度等。比如:筆者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

5.適當開展數學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數學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yōu)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可以采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例如:可以把學生分組,提出的問題讓各個小組分別解答,然后給每個小組評分,得分最高的給予表揚,甚至可以準備一些小獎品;這樣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及時反饋,不斷深化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地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yè)、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fā)揮信息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當通過反饋,了解到一個小的教學目標已達到后,要再次“立障”、“設疑”深化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充滿了學習動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學中,當學生對形如:am+an,a(m+n)+b(m+n)的多項式會分解以后,再提出新問題,形如:a(m-n)+b(n-m)的多項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狀態(tài),才能真正地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總之,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機:他們常常對新穎的東西感興趣,對運動變化的東西感興趣,對相互矛盾的東西感興趣,對笑話、幽默故事感興趣,對美的東西感興趣,對實驗、操作感興趣,對競賽和游戲等感興趣。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接受新知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52539.html

相關閱讀:高考數學選擇題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