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高考中很重要的一項,所以高中生在答高考語文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讓我們在語文上有不錯的發(fā)揮,這樣有利于我們下面的考試,所以我們在平時就應該不斷積累、將強訓練。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篇《高考語文總復習的重點是什么?》,幫助大家在高中學好語文。
一、依綱扣本,確定復習的重點。
要把語文高考總復習的全過程,變成透徹理解和扎實落實《考試說明》的過程!犊荚囌f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鑒賞評價)要滲透在總復習的全過程中,全面訓練;《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考試內(nèi)容”(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文學常識和文學鑒賞、古詩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寫作,及其細目)要對號入座,塊塊、條條都要落實。
國家教委考試中心自1994年開始,每年都頒定當年各科《考試說明》,明確考試的能力要求,內(nèi)容范圍等,并在命題過程中切實遵循和實施。《考試說明》是各科《大綱》精神和內(nèi)容的科學體現(xiàn),也反映國家對考生各科能力和素質(zhì)的基本要求。我們在總復習過程中,只有切實遵循《考試說明》,才能克服復習的隨意性、盲目性,使復習具有切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是提高總復習效率的關鍵,師生都必須明確這一點。那種對《考試說明》不甚了解乃至不知《考試說明》為何物的情況,是搞好總復習的大忌。
《考試說明》對高考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我們只有全面把握《考試說明》,深入探究,明確它的細微變化,才能明確復習的重點。在復習過程中應遵循“抓住穩(wěn)定的,關注變化的,研究發(fā)展的”這樣一個原則。高中語文知識從整體上可分為基礎知識、閱讀、寫作三大塊。各類知識在復習時間、訓練方式、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應各有側重;A知識的復習,既要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這種積累最好從高一就開始),更要側重與實際運用;既要進行單項知識的訓練,更要重視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語言的整體感知。要突出讀寫重點,閱讀復習應突出整體閱讀,加大課外閱讀力度,尤其是文學作品的閱讀。寫作復習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在收集積累素材、在文體入格訓練上下功夫,訓練寫作的思維能力,提倡創(chuàng)新,做到情感真摯。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抓住要點,進行取舍,才能掌握復習的主動權。比如2002年高考語文,從《考試說明》到各種信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2002年的高考語文命題,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會有較大的變化,這個變化也是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因此今年的復習尤其是最后沖刺時應把這些變化的考點作為復習的重點,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這樣才能在高考時處變不驚,獲得較為理想的分數(shù)。
二、學好課本,抓住復習的根本。
游離課本、架空課本的復習,如同空中樓閣,是絕對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因此,高考總復習決不能完全拋開課本,另起爐灶。高初中語文課本依然是總復習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依據(jù)!犊荚囌f明》指引了總復習的正確方向,課本復習則是實現(xiàn)《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能力要求和內(nèi)容范圍的基本依據(jù);《考試說明》以文字的綱目化體現(xiàn)了它的概括性,這些綱目的理解和落實則基本依賴于對課本的踏實復習。如《考試說明》關于“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的兩條要求“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實際上是課本中兩篇知識短文《理解文章的詞語》(見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五單元)和《理解文章的句子》(見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第三單元)的內(nèi)容的概括。我們要理解《考試說明》中的這兩條要求并用以指導相關訓練,還是首先要復習好課本上的上述兩篇知識短文。尤其是2002年高考更應關注“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這一考點,因為2001年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中有一道分值為6分的關于語句含義的理解題,其得分率極低,根據(jù)高考命題的規(guī)律,估計2002年高考一定還會延續(xù)這一題型,因此總復習時切不可放松對知識短文《理解文章的句子》的復習。再如2002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由客觀選擇題變?yōu)橹饔^表述題,盡管主要要求未變,但要提高高考中的得分率,除了必要的訓練外,一定要系統(tǒng)地復習課本,一是能夠把我們初高中學過的古詩過一遍,二是要特別注意有關的知識短文(如《怎樣讀詩》、《古代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古代詩歌的鑒賞》)和有關單元鑒賞詩歌的課文(如初中的詠柳賞析)、高中的〈白居易和辛棄疾詞四首〉等),從中找出規(guī)律、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取得理想的成績。
總之,從某種意義上講,《考試說明》產(chǎn)生于課本,因而,對《考試說明》的理解和落實,首先也必須依靠課本。在總復習中,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一味作題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當然,復習好課本只是一個基礎,根據(jù)《考試說明》和高考命題的特點,我們還必須進行相應的課外材料的訓練。只有把二者關系處理好,使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算抓住了語文高考總復習的妙諦。
三、樹立“大語文”的觀念,拓寬復習的渠道。
長期以來,我們把高三渲染得過于恐怖。學生一上高三,便似乎成了家庭學校的“一級保護動物”。在學校有老師死死地盯著,在家里有父母嚴管死守。學生從此失去了自由,除了啃老師欽定的那一堆復習資料,再也不能做其他的事:不準看報,不準看電視,不準看課外書,不準書信往來,不準隨隨便便地走出校門。學生也恨不得鉆進一個象牙塔中,把老師發(fā)的那些練習試題嚼爛了吞進肚子,然后去換取那夢寐以求的大學的門票。
在這種封閉的做法下,語文復習便處于徘徊不進的境地:基礎題,任你怎樣反反復復地訓練,考試起來不如意者還是十之四五;閱讀題,解題方法講得連自己都有點厭煩了,但學生答起來還是無從下手;作文,只差沒把大學的寫作教材搬上講臺了,但學生的作文還是那樣面目可憎、毫無生氣。
點擊查看: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及復習資料
這是為什么?因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永遠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古人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社會生活、個人生活永遠是語文學習的不竭的源泉。因此,我們要以課堂為復習中心,還要適當?shù)亻_展符合復習特點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課內(nèi)打基礎,課外練功夫,取法于課內(nèi),運用于課外,把復習的空間拓寬。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語文的實踐性特征,指出“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知識的積累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是為語文實踐服務的。鮮活的、生成性極強的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座”,將永遠作為傳統(tǒng)項目保留下來,比如詞語的積累,經(jīng)典詩文與名言警句的積累,與現(xiàn)代語文密切相關的文化常識的積累等等,而僵化的、陳腐的、生成性不強的知識近幾年在高考中已逐步淘汰,實用性不強的名詞術語基本剔除。高考越來越貼近生活取材、命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語文,在語文中關注生活。比如近幾年出現(xiàn)的從報紙、雜志、電視及日常交際等現(xiàn)代語言環(huán)境中選取語言材料,讓學生識別錯別字、診斷語病,模擬現(xiàn)實生活語境仿句、擴展等題目繼續(xù)出現(xiàn)并將設計出更多的題點。閱讀與寫作的取材更傾向于社會熱點問題,學生群體普遍關注的問題及體現(xiàn)當代文化需求的熱門話題,如網(wǎng)絡時代對人的要求,科技發(fā)展對人類道德感的呼喚,多元化熱潮對民族文化鄉(xiāng)土文化的認同等都會在試題中有所體現(xiàn),親情、責任、愛心、協(xié)作、誠信、毅力等等體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意識主流的名詞依然成為首先的中心議題。
可以說,現(xiàn)實生活為訓練語文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為內(nèi)化學生基本語文素質(zhì)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實踐條件,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倧土晻r可以借助學,F(xiàn)有的條件、資源,拓寬復習的渠道。報紙可以讀,新聞可以看,一切有益的課外書籍都可以當作我們復習的教材。不僅可以走出校門,而且還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對世界大事、社會焦點、身邊變遷進行廣泛深刻的討論。所有必要的訓練材料,都要盡量從時文報刊中取材,從火熱的生活中取材。課也不必上得那么多,多給學生一點自由閱讀的時間,千萬不要把學生困死在題海之中。
四、改變觀念,走出題海戰(zhàn)術的誤區(qū)。
我們以往的復習之所以效率不高,就在于忽視了這一最基本的道理。自以為是地用一套目中無人的資料進行著目中無人的復習,認為自己講了,就是學生學了,自己講深講透了,就是學生學深學透了。如果自己講了,學生還是沒有掌握,就責怪學生不認真、不踏實。
總復習的過程中,切忌搞題海戰(zhàn)術。題目做得多了,勢必少了思考的時間,學生忙于做題,對答案,知其然尚不容易,知其所以然就更不用說了。這樣囫圇吞棗、昏天黑地的做下去,只會扼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悟性,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即使有幸同高考試題撞車,恐怕也是無濟于事。因為要學生記住茫茫題海中的某一道題目的答案是很難的。2001年高考的文言文閱讀題、仿句題,有些學校僥幸碰上了,題目只有局部的變化甚至沒有變化,但他們的成績并不比預料的好。有的學生一口咬定沒有做過,有的學生說做了,但沒記住答案,令那些滿以為穩(wěn)操勝券的老師哭笑不得。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高考語文總復習的重點是什么?》,希望大家在平時的考試中就加以訓練,這樣我們在高考中就會比較從容了,祝大家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661576.html
相關閱讀:語文寫作指導:七字作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