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文學即是人學。教讀詩詞,其實就是教學生讀“詩人”。這幾天筆者在引導學生欣賞蘇軾詞二首,一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是《定風波》。
蘇軾是學生不陌生的,初中學生讀過他的不少詩,高一還學過他的《赤壁賦》。但很難說學生,就完全走進了蘇軾的世界,就懂了蘇軾。
筆者認為,蘇軾于學生來說,是極有意義的,一是文學的意義,二是人生的意義。
蘇軾在宋代文學,哪怕是整個中國文學,都是極有地位與影響的。筆者在教學中展示了他的文學成就與影響:
提到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到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提到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不僅如此,還有著名的赤壁二賦。可以說,蘇軾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學家,開創(chuàng)了詞的豪邁之風,以文入詞拓展詩歌的表現(xiàn)空間與藝術境界。有他,就有著名的蘇門四學士。
還不僅如此,在書法、繪畫上也無人能及。提書法,是卓有影響的宋四大家之一;提繪畫,善畫枯木怪石,主張神似。
真可謂曠世奇才。
走進蘇軾的世界,便走進文學的世界。接下來,筆者與學生一塊讀了他的一些名詩、名詞和名賦、名文中的名句。
讀完筆者對學生說,蘇軾無疑是文學巨星,我們雖然難以企及,但是我們可以受到啟迪。他與張衡都啟發(fā)我們要注意全面發(fā)展,提高我們的綜合素養(yǎng)。
蘇軾于學生來說,還有一重意義,就是人生的指導。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都寫于黃州,是蘇軾處于人生低谷之時?梢哉f,“烏臺詩案”是對這位文學才子和政治人物的最大的摧折。此難之后,他先后被貶到黃州、杭州、惠州、儋州?少F的是蘇軾雖有失落,也有憤懣,但沒有喪志,更沒有墮落。
貶到黃州,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貶到杭州,他說“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貶到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貶到儋州,他說:“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
蘇軾被貶,沒有怨天,也沒有怨人,而是感恩自然,享“山間清風”“江上明月”,感受可擁有的生活的美好。不僅如此,他把對大地的感恩,化為了造福一方之民行動。
蘇軾是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在巨大的人生打擊面前,他也曾說“人生如夢”,不過是壯志未酬、人生苦短的慨嘆而已,誰不想建功立業(yè)呢?他在仰慕赤壁英雄的同時,已經(jīng)作好了迎接風雨的準備。自然界風雨可穿林打葉,蘇軾的應對舉動是“莫聽”“何妨”“吟嘯”“徐行”,表現(xiàn)出超然物外、泰然自若、瀟灑安閑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風雨晴,他說話擲地有聲“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xiàn)出搏擊風雨、笑傲人生、泰然處之、無所畏懼、瀟灑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蘇軾看破人生晴雨,顯得冷靜沉著,表現(xiàn)出十足的人生智慧。
蘇軾外儒內(nèi)道,把中國三大哲學融合用以調(diào)節(jié)他的人生,所以有人認為他是近次于上帝的人。筆者在教學結束語中道:
蘇軾是豁達之人,豪放之人,他活出了生命的精彩。他的人生,教給我們的東西很多很多,值得我們不斷地細細的品味。
讀蘇詞,讀蘇軾,我和學生一起感受他給我們帶來的文學之美和人生之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67461.html
相關閱讀:2017年四川高考語文試卷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