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語文新課程怎么學:一中名師全方位解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今年秋天入學的高中新生,將開始使用新的語文課本,描寫航天英雄楊利偉的通訊《飛向太空的航程》出現(xiàn)在新課本中。

從今年秋季開始進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最受關注的就是新課程如何設置。昨日,記者采訪了鞍山一中教務科科長、語文特級教師張玉馥,請她為即將入學的新生們,提前解讀新的高中語文課本。

變化1 新課本分必修和選修兩部分

此次的新課本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與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編寫,同時邀請部分中學語文教師、教研員參與編寫工作。是2014年6月第一次在遼寧印刷的版本。新課本的封皮也較原先的課本封皮有了沖擊力。

本次課程改革中,各個科目都采用了模塊式。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語文教材。此次的課程改革,語文教科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共5冊,要求在不到一個半學期內完成,其他時間都由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修。

其中必修教科書的內容分“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4個部分。前3個部分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名著導讀”可以讓學生自主安排。

其中,“閱讀鑒賞”是這套教科書的主體,閱讀的課文和原來的課本要求一樣,主要以名家名篇為主。但新課本更增加了反映當今時代特色的作品,使課本更貼近生活,更具有現(xiàn)代氣息。

變化2 強調學生與課文作者心靈溝通

鞍山一中的教務科科長、語文特級教師張玉馥說,這套教科書較以往的課本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這套書每冊由4個單元組成,學習重點不同:有的側重于對形象性較強的文學作品進行品位和鑒賞,有的則側重于對思辨性較強的文學作品進行思考和領悟,有的則側重于應用性較強的文章的閱讀理解。其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品味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不只做到識記,更強調與作者的心靈溝通,體會深層次的東西。 高中化學

這次課改要求,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課方式,提倡老師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主體,教與學的過程中,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上學生可以質疑、組與組之間也可以質疑,討論后使學生形成立體交叉式思維,這樣學生能更好的得到鍛煉。

變化3 選修部分鍛煉學生各種能力

張玉馥說,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增加了選修內容。這就要求學生有調查參與的過程。比如寫一個關于環(huán)境方面的論文,從取材、構思、找相關部門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這是在以往的課本中很難體現(xiàn)的。新課程的改革,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強調的是學生的能力大于知識。通過聽、說、讀、寫、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變化4 新課本減少了文言文的內容

張玉馥說,從內容上看,語文的改革減少了文言文的部分,由原來的兩個單元減少到了一個單元。全套書還設置了5次“口語交際”。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冊還安排了2部“名著導讀”,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變化5 增加了關于新聞采訪的內容

語文課程中,現(xiàn)代文大部分更換新篇章,《飛向太空的航程》描寫航天英雄楊利偉的通訊也出現(xiàn)在課本上,使得文章更具有時代感。鞍山采用的新課本中,第一單元還是以閱讀鑒賞詩歌為主,其中外國短詩部分全部更換了內容。新課本將文言文的部分提前到第二單元。除此之外,新課本中還增加了新聞采寫能力的培養(yǎng),以第四單元整個單元來學習新聞的采寫方式。

反應

老師為新課改專門培訓

目前鞍山的高中教師已分批到遼寧師范大學進行培訓。此次課改不僅僅是課本的變化,更是理念的變化。作為老師也有很大的壓力,但是,老師們對這次課改很有信心。

學生們表示喜歡新課本

昨日,在新華書店有很多學生在看新課本。即將升入高中的李洋說,她也看了以前的老版課本,但是從內容到形式上看,她都更喜歡新書。少了那些死記硬背的內容,而且外國的短詩也都改變了,感覺非常不錯。(本報記者:李東吉/文 實習生:李書揚/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7157.html

相關閱讀:《詩三首》特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