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根本在于學用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孫國紅

生活中的各個領(lǐng)域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如何引導(dǎo)學生學會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呢?

第一,敏感地積累,有針對性地練習。

首先,要使學生感覺敏銳、反應(yīng)快速,就要有目的地讀書。大部分人讀書主要有這樣一個目的,看看書中寫了什么。這個目的是對的,但是還不夠。讀書不僅應(yīng)該知道寫的是什么,而且應(yīng)該知道是怎么寫的。對好的標題、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安排等要有一種敏感性,敏銳地捕捉這些美點,也就有了寫作的靈感。

在我們的課文當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從百菜園到三味書屋》里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句話容量大,重點也突出;《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里“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币粽{(diào)高亢,言簡意賅;《散步》里的“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兩兩相對,相映成趣。

我們要以課文為范例,引導(dǎo)學生針對性地練習。學習《散步》后,可以讓學生模仿寫兩兩相對的句子。也有老師這樣布置作業(yè),說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和諧的家庭,所以讓學生給爸爸媽媽寫一段話。我認為這樣的作業(yè)針對性不夠強。孩子們給爸爸媽媽寫一段話非常容易,但是,我們練習的目標是什么呢?所以我們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想好針對的目標和完成的任務(wù)。

第二,感受真切,表達準確。

考試時的現(xiàn)代文閱讀題全是課外的。但是,專家和有經(jīng)驗的老師們都會說答案全在語文課本里。這很令人不解。其實,閱讀就在于一個字——真。我們在學習每篇課文的時候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理解分析,體味推敲,并能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例如我聽過一節(jié)《孤獨之旅》的教學。授課老師從“長大”這個話題談起,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小說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長。然后先讓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再以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杜小康所說的四句話為切入點提挈全文。教學過程中她提出了“你讀過曹文軒的《草房子》嗎?你了解杜小康嗎?杜小康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出這些話的?杜小康說這些話時是什么心情?假如換成你,你會怎么想?”等等問題,引導(dǎo)學生了解到杜小康意識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長大。

我認為,該教師在引導(dǎo)學生感受課文、理解人物時有自己獨特的切入點。但是,若能在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成長時,引導(dǎo)學生說出來,并加以點評修改必定更富有哲理、發(fā)人深思。

所以,我們在教學時不僅僅要讓學生感受課文、感受人物,更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與體驗。有感受,能說出,并經(jīng)常說,那么,寫作文是不用發(fā)愁的。

第三,細心地觀察,藝術(shù)地提煉。

要想寫好作文,就要細心地觀察生活,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感動,類似“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語文老師應(yīng)當努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觀察美的能力,布置一些觀察、記錄具體事件的作業(yè),如:觀察母親做家務(wù)時的動作,父親生氣時的眼神等等。

觀察得多了就有了寫作的素材!八囆g(sh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如實地記錄生活是不錯的,但是如果能文學味地提煉所觀察到的美點那就更好了。提煉就是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由表及里的加工。比如寫母愛,你觀察到了10個美點,那么10個都要寫嗎?那自是不必的。那么寫哪個,不寫哪個,就要取決于文章的中心了。至于具體怎么寫,選擇什么樣的方法寫,這就看你平常在學習中練就了什么方法。就用你最熟練的方法去寫,那一定會是最好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79282.html

相關(guān)閱讀:語文寫作素材運用:人工智能 警惕還是受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