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對生物課有興趣呢?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北宋程頤提出“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歌德也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钡,生物課程目前在中學階段處于“副科”地位,生物學科特點也介于文理科之間,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也可能由于學習方法的不適而引起學習興趣的下降。不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加強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就能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更有成效。下面簡單談談如何讓學生對生物課產(chǎn)生興趣。

一、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科是一門自然學科,有許多知識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堅持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例如,在講扁形動物的豬肉絳蟲時,先敘述一個囊蟲病人的真實遭遇,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豬肉絳蟲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健康。豬肉絳蟲是如何引起人類疾病的?得了這種病應該怎樣治愈?如何才能預防囊蟲病的發(fā)生?出于對健康的擔憂,學生急于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學習興趣盎然,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了。

又如,利用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特性,可進行親子鑒定,還可利用DNA的檢測結(jié)果給罪犯定罪,以及我國生物學家曾對東南亞海嘯遇難者線粒體DNA進行鑒定,從而幫助當?shù)卣畞泶_定遇難者身份等,這些事例,將大大吸引學生的興趣。

再如,講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時會涉及鼯鼠的糞便五靈脂,借此提到鼯鼠大名鼎鼎的別稱“寒號鳥”,以及鼯鼠五技而窮的故事,相信學生一定會對五靈脂印象深刻。

二、用語言的美展示生物課的美

1、善用比喻。

例如,在講解能源物質(zhì)時,為了讓學生分清楚生物體利用能源物質(zhì)的先后,把ATP比喻成“零花錢”,把糖類比喻成“活期存折”,而把脂肪比喻為“定期存折”,把蛋白質(zhì)比喻成“不動產(chǎn)”,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2、巧用詩詞、成語、俗語。

例如,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以很好的體現(xiàn)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強,“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體現(xiàn)生態(tài)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用“一山不容二虎”來講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用“二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來說明生物多樣性的美學價值,相信定會給學生留下形象的感受和美的欣賞。

三、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化解學生認知難度

在生物教學中,運用直觀教具和手段可以使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更加容易,使抽象的內(nèi)容變得更加直觀,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述細胞結(jié)構(gòu)時,很多學生都對這一知識點感到模糊和難以理解,任憑教師怎樣講解,也不如給學生一個細胞模型,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和歸納。由于學生與大自然的接觸比較少,接觸時也沒有專業(yè)的指導,以至于對常見的動植物都不知所云,在課上應適時適量的給學生投影一些圖片或展示實物,讓學生每一節(jié)都感到新鮮,每一節(jié)都有感性認識,自然也就有了學習興趣,愿意主動去學。

四、用感情投資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若學生對教師感興趣,對他所任教的這門課也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老師應該對學生多進行感情投資,做到關心學生,并從心底上喜歡并欣賞自己的學生,從而在一言一行之中將對學生的愛流露出來,通過這種潛移墨化的交流,學生也會對教師產(chǎn)生好感,也就會對所學科目產(chǎn)生興趣。

以上是我作為一名普通生物教師在幾年教學工作中的膚淺體會,當然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作為一個老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02932.html

相關閱讀:超可愛侏儒兔長有兩個鼻子 成世界媒體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