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其中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而以上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活動來完成。新課標歷史實驗教材的內容豐富,歷史圖片增多,實用性也增強了;并且貼近學生的方式設置了"動腦筋"欄目;安排活動與探究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由閱讀卡則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作為在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慮這些問題是必須的,也是很實現(xiàn)的。特別是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可以說是經常要思考的問題。但這些又都涉及到有關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技術性、技巧性的問題,而且體現(xiàn)了深層次的教學理念問題。

中學歷史教學,雖然涉及的是歷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通過歷史教學,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了解人類的過去;又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發(fā)展和歷史意識的生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學會以全面、客觀、辯證、發(fā)展的眼光來認識人類社會。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念,對歷史教學中摸索出"讀、議、講、練"四段學習方法,它不但給學生帶來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閱讀--創(chuàng)設情景與營造寬松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處在抑制狀態(tài)的學生是不可能很好地進行學習的,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的將這種抑制狀態(tài)轉化為興奮狀態(tài),教師用心去改變長期形成的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確立輕松和諧的教與學關系,允許學生持不同意見,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大膽假設。自我構建新增知識,認同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互動中學習,在學中展示自我,施展才華。例如:在世界史《新航路開辟》時,先設問西歐為什么要到東方來,學生回答后,再播放教學課件。學生發(fā)現(xiàn)西歐與亞洲往來通商早已有三條路可走。那么為什么還要開辟新航路呢?我不去及時回答,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對有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得知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2練習--師生互動與師生互動練習法

學生在經過"讀議講"幾個過程。獲得了新知識,新概念。為了鞏固這些知識,應選擇精題當堂訓練。這就要求學生理解以上的教學是符合感性--理性--鞏固--運用的教學過程。同時上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本,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fā)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對于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在教學實際中要注意避免以往傳統(tǒng)模式下運用方法時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強調某一種方法的效用,以為某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用到哪里都會靈";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種方法,而不去考慮學生、教材等具體情況;或是只注重方法運用時暫時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活動反應,等等。

3.議論--激活學生思維的討論法

在歷史教學中,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jù)。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復)。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心理方面常給學生一種具有新意的刺激,讓他們在新鮮事物的嘗試中增強自信心。從教育的方面講,這種新鮮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亢奮狀態(tài),愿意調動自己全部力量進行實踐。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激活學生思維的討論法。使學生在對新問題的討論中,克服困難心理,增強自信心,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各種能力的目的。

4.精講--觀察釋疑講解法

精講就是教師在講授時抓住一個"精"字。即學生通覽教材,經過一番思索后,教師精講。主要目的時用精練的語言,講清教材的重點、準點、疑點。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選1~3名講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在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處,請其他同學改正。其中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xiàn)的平臺。真正讓學生變用學習知識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使學生感到我學習我受益,我參與我快樂。

總之,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們必須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投身教育教學實踐,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真正讓"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美好理念植根于我們的頭腦中。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來,我們的教學效果就會更好。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歷史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703165.html

相關閱讀:2018高考歷史選擇題8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