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墒,很多教師在展開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往往過多地關心自己的教學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為了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課堂效率,我認為應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的教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讓學生盲目地適應教師的教案,因此我談一下自己關于課堂教學的設計:

  

  一、深入了解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

  

  教學設計首先要關注、了解教學的對象——學生,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樣。只有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對哪些知識進行重點輔導,哪些知識可以略講或不講,從而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起點是影響學習新知識的重要因素,而學生的學習起點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教師設計的教學起點就不一定是學生的起點。比如:學生在學習“直線的兩點式方程”時,許多學生在上課之前,就能根據兩點式正確寫出直線的方程。

  

  二、客觀分析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課時教學內容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重點、難點也會有所變化。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內容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學中如果過分拘泥于教材,只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大多只局限于補充、調整一些習題,不敢更改例題。事實上,盡管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例如:在學習圓的標準方程時,我在我教的兩個班(一·2班和一·7班)進行了對比實驗。

  

 。1)前測:兩個班學生已經預習了圓的標準方程,對于復雜的三元二次方程組的計算題有畏懼情緒,錯題率較高(每班每次作業(yè)有半數人出錯)。兩個班同學的計算能力、計算水平基本相同。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718234.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學習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