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最后沖刺試題:地殼物質運動規(guī)律(5)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讀某河流域地質結構圖(圖K7-6),完成8~9題。








  圖K7-6



  8.丁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經歷的地質作用過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蝕-斷裂陷落-流水堆積  B.巖漿活動-地殼運動-流水侵蝕


  C.巖漿活動-流水侵蝕-斷裂陷落  D.流水堆積-褶皺彎曲-流水侵蝕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河流的支流丁河大致從東北向西南流



  B.甲、乙兩村落可相互通視



  C.丙巖層為巖漿侵入活動形成



  D.甲、乙兩村落的相對高度不可能超過200米



答案解析



  8.B [解析] 由等高線數值和彎曲狀況可以推知,目前丁處是溝谷地貌,是河流侵蝕作用的結果;但是從地層的地質年齡來看,丁處地層地質年齡為中間老兩翼新,屬于背斜構造;而且由圖示可以看出丁處的巖層為巖漿巖。這些說明該地區(qū)地貌的形成過程是:首先經歷了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層;然后受到擠壓發(fā)生褶皺,形成背斜構造,形成山嶺;最后在外力侵蝕作用下,形成溝谷。



  9.C [解析] 由圖中的緯線我們可以確定東西方向,進而推導出南北方向,所以丁河流的流向為自北向南;甲村落位于河谷地帶,乙村落處于山脊上,在甲、乙之間有一個山脊存在,因而甲、乙兩村落不一定能夠相互通視;丙巖層與其周圍巖層形成年代不一致,說明可能是巖漿侵入的結果;甲村落海拔介于400~500米之間,乙村落海拔介于600~700米之間,因而兩村落最大高差為300米,最小高差為100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21326.html

相關閱讀:南美洲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