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而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是主體意識的本質特性,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就要轉變教學思想,改變教學方式,應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轉變角色、構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是課堂教學心理環(huán)境的直接創(chuàng)造者,而課堂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教師良好的情緒和美好的情感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心理狀態(tài)的開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可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知識的欲望,才能給學生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xiàn)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心情狀態(tài),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辯。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鼓勵學生質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積極主動思維,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guī)。契訶夫認為:“就教學工作的效果來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苯虒W過程不僅是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是一種活生生的師生情感交流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只有對老師、對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學習的興趣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還表現(xiàn)在要讓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教師要允許學生隨意提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學生表現(xiàn)好時要及時贊揚鼓勵,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表現(xiàn)不好時也不能輕意地否定,以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創(chuàng)設問題、主動探究,促成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特別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等過程。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主動探究的空間,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究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成績差,究其原因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問題,F(xiàn)代高中生大多在衣食無憂中長大,加上部分學生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管教,放任學習,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逐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逐步轉變?yōu)橹鲃訉W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膽讓學生自學、討論、評價、歸納,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自覺學習、獨立思考、按時復習的好習慣。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討、發(fā)現(xiàn)的時間,將枯燥無味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形象生動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懷著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滿腔熱情地、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采取特定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往往重結果而輕過程,以結果的正確與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兜乩硇抡n程標準》中強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地理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地理學習的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關注他們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痹诮虒W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要看課堂內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如:思考時是否積極,小組討論時是否投入,能否傾聽別人的意見,有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等。有的學生上課思維積極、敢于打破常規(guī),有的學生解法比較簡易、獨特等等,教師應結合這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同時,也要打破教師評價的單一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把自評、互評、組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使地理評價“為促進學生發(fā)展而評價”。只有這樣,學生在評價中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真正使評價成為學生發(fā)展的“推動器”。比如:教師在一堂課結束前,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1)你認為今天課堂上有什么收獲?你在課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2)你對自己在課堂上的哪一環(huán)節(jié)感到最滿意,哪一環(huán)節(jié)感到最不滿意?為什么?這樣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分析自己的優(yōu)缺點及原因,回顧一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客觀地評價這一節(jié)課的得失,使學生正確地看待學習。
曾經的高中地理課堂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只是單純的傳遞知識,機械、沉悶、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課改下的地理課堂必將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fā),使課堂變得精彩紛呈,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及地理學的美感,從而實現(xiàn):人人學習有價值的地理;人人都獲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采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guī)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提高學習興趣,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yōu)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恒,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21367.html
相關閱讀:閏月與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