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的歷史簡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真正的歷史是豐富多彩的,喜歡讀歷史的同學,可能會很輕松地說出很多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其實,掌握越多歷史常識,對于我們的歷史學習越有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歷史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西安大雁塔的歷史簡介》,我們一起來了解這部分歷史知識。

1

封建社會婦女苦難生活的見證

大雁塔和小雁塔是唐長安大慈恩寺和大薦福寺的佛塔,但與所在寺院的性質(zhì)不同。大慈恩寺和大薦福寺是典型的富家寺院,是為了宮室成員祈福所建,建造的全部費用由朝廷有關部門支出。大慈恩寺建于公元648年,是皇太子李治??即后來的唐高宗??為已去世的母親文德皇后所建,因而以“慈恩”為寺名。大薦福寺是公元684年武則天以睿宗的名義為去世百天的唐高宗所建,初名“大獻福寺”。當初建這兩座寺的時候都沒有修造佛塔。

大雁塔晚于大慈恩寺14年建造。玄奘為了保存從印度取回的經(jīng)像,向朝廷提出在大慈恩寺建一座石塔。至于建塔的經(jīng)費從哪里來,目前還未發(fā)現(xiàn)玄奘提出申請的有關文件。朝廷的態(tài)度在《三藏法師傳》里記得很清楚:第一,“宜用磚造”。第二,“不愿(法)師辛苦。今已敕大內(nèi)東宮、掖庭等七宮亡人衣物助(法)師,足得成辦!笨梢娦实谋疽馐亲曰I經(jīng)費,只需朝廷批準即可。那么大雁塔建造的性質(zhì)就清楚了,是“民建官助”。而這個“官助”也僅僅是以“七宮亡人衣物”相助,官府本身并不支出特別的經(jīng)費。小雁塔的修建晚于大薦福寺2年,史籍中明確記載:“景龍中宮人率錢所立”(《長安志》卷七)!奥省闭,聚斂,網(wǎng)羅。 “景龍”為唐中宗年號,公元707?709年。顯然,小雁塔也不是官修。從建造這兩座塔的費用來看,大雁塔是用死去宮人的遺物所修,小雁塔則是活著的宮人集資興建。

所謂的“七宮亡人”,指的是長安宮廷里那些已經(jīng)去世的下等人,自然絕大部分是女性了!皩m人”,則指那些沒有名份的宮女。唐朝雖稱開明,但宮人的數(shù)量仍極多,常有數(shù)萬。這些人是皇帝的奴婢,命運非常凄慘。如杜牧的《宮人!防锼枋龅哪菢樱骸氨M是離宮院中女,苑墻城外冢累累。少年入內(nèi)教歌舞,不識君王到老時!庇谑牵诮绦叛龀蔀閷m人們重要精神寄托。儒教的三綱五常里婦女的地位最低,道教的教祖李聘已被李唐王朝認作祖先,所以宮人改變命運??那怕是 “來世”命運的希望,就寄托于佛教。在三教里面佛教也最講“來世”。當時,長安佛教的勢力也比較大,影響廣泛,上至皇室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對佛教有濃厚的興趣,有不少是虔誠的信徒,舍散家財,“廣種福田”。因此,當我們今天面對這兩座塔的時候,不應當忘記當初這塔是怎么修的,也不應當忘記這兩座塔曾深深地寄托著古代女性對幸福生活的期盼。

1

紀念偉大愛國高僧玄奘與義凈的兩座豐碑

大雁塔和小雁塔成為古代婦女苦難生活的見證,這當然是歷史的悲劇了,但這兩座塔還另外有光彩照人的一面。如同透過乾陵的“無字碑”可以看到女皇武則天頭戴寶冠君臨天下的形象,大雁塔和小雁塔的英姿卻恰象兩位偉大的愛國高僧玄奘與義凈的身影。評人判事非常嚴格的魯迅先生把“舍身求法”者尊為“中國的脊梁”(《魯迅全集》卷六),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玄奘與義凈。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和小雁塔所在的大薦福寺,正是這兩位高僧長期工作過的地方。兩位高僧從印度回國后住過很多地方,居住時間最長、工作成就最突出的也是在這兩座寺。大慈恩寺與大薦福寺聞名遐邇,與這兩位高僧有直接的關系。

玄奘比義凈大35歲,知名度也略高。玄奘(602?664)是今天河南省偃師人,義凈(635?713)是今天山東省濟南人。公元629年,玄奘西行經(jīng)陸路赴印度求法,義凈則在671年南下走海途。兩人分別在印度15年和23年,完成了學業(yè),謝絕了豐厚的待遇,又都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毅然回歸故土,報效祖國。他們卓越的品德和才學贏得了大唐朝野士庶與僧俗兩界的普遍尊敬,敕封“三藏”之號。玄奘活躍在唐太宗、唐高宗時代。義凈繼其后,活躍在武則天、唐中宗時代。兩人先后主持國立譯館,任譯主。玄奘譯出1335卷經(jīng)典;義凈則主譯了420多卷(據(jù)《義凈塔銘》)。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的譯作寫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寫了《圣教序記》。女皇武則天為義凈的譯作也寫了《三藏圣教序》。復“周”為“唐”后,義凈的譯場更受到重視。唐中宗李顯特別寫了一篇《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親御西門頒示天下。

兩位高僧的經(jīng)歷和在當時社會的地位與影響幾乎完全一樣,都有為人所敬仰的高尚品德,都給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譯作和著作。這樣的情況在中國佛教的歷史上并不多見。無怪乎宋代的贊寧在《高僧傳》中奘、凈并稱,極為推崇。眾所周知,中國的翻譯事業(yè)是從佛經(jīng)翻譯開始的,最著名的翻譯家有5位,即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義凈和不空。這其中只有玄奘和義凈是中國人。這恐怕也是國人偏愛兩位高僧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魯迅先生并不是佛教信徒。他之所以給“舍身求法”的人以“中國的脊梁”的巨大榮譽,著眼點大概是在中國佛教的特征上。中國古代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其根本的宗旨是“普度眾生”。為了“普度眾生”的目的而“舍身求法”,這種精神對世界上哪一個民族來說都是值得尊敬并大力倡導的。

知道玄奘的人很多,知道義凈的人卻較少,這大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玄奘與義凈的專業(yè)不同。玄奘傳法相唯識之學,師徒相承,形成了一個宗派綿延后世。義凈傳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后繼者寥寥,中國以《四分律》的傳承為主流。玄奘譯經(jīng)時間早,數(shù)量多,創(chuàng)立了許多新法,有劃時代的意義,被后世稱為“新譯”。另外,也與小說《西游記》的廣泛流傳有關,使“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婦孺皆知。小說“唐僧”人物的原型就是玄奘。但玄奘與“唐僧”的性格截然相反。玄奘是一個非常有個性、有主見,在原則問題上絕不退讓的人。

1

歷史文化的寶貴遺存

千余年過去了,“敕建”的寺院建筑早已不存在了,而“民建”的兩座塔卻保留至今,風彩依舊。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公布的第一批18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大雁塔、小雁塔是第63、64號。180處里共有16座佛塔,大雁塔和小雁塔分處第三位和第四位。于此可見兩座塔本身的古建文物價值。

大雁塔經(jīng)歷過兩次大的改建。今天所見到的大雁塔和當初剛修的大雁塔相比,外型以及內(nèi)部的結構上都有較大的差距。最初的大雁塔是玄奘監(jiān)修,費用來自七宮亡人的遺物。塔的形狀和結構是西域式的。塔的主體為五層,磚表土心,有相輪、露盤。整座塔呈三角狀,有點象埃及的金字塔。50多年后,風雨浸蝕嚴重,磚縫開裂。武則天與王公們施錢改建為中國式的佛塔,比原來的更高,是七層的樓閣式的塔。正象章八元《題慈恩寺塔》中所描述的那樣:“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此后若干年,又因兵火之燹,上面三層毀壞。于是后人在七層處收頂攢尖,在塔體外又包砌了一層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大雁塔的形狀。兩座塔都以 “雁塔”為名,以大小分別。大慈恩寺是高宗李治修的寺。薦福寺本來是中宗李顯的在藩舊宅,二次登帝位后李顯又重新令工部將薦福寺大修了一遍。此時距大雁塔第一次改建僅3、4年。然后宮人又集資興建了薦福寺塔。該塔為密檐式磚塔,比大雁塔低,但層數(shù)多,達十五層。遠看起來,這兩座塔一大一小,很相象。大雁塔在挺拔中顯得更雄偉一些;小雁塔卻在挺拔中顯出幾分秀美的風姿。今天所見的大雁塔更顯得敦厚樸實,如前面所說,是因為比當年少了三層,外面又包砌了一層磚。

說起雁塔,人們常會想到“雁塔題名”的典故。按唐代的典故,以科舉入仕為首要的途徑,科舉的科目中又以進士科最難,也最榮耀。從地方到京城,成千上萬學子層層選拔,最后進士及第者的名額最多也不過30人。白居易一舉及第,高興地唱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其實,白易這時已27歲了。可見進士及第之難。所以進士及第后曲江宴飲,雁塔題名。題名在塔壁上,墨書。他年若有將相,則朱書之。題名之后如授官升遷者,或有人再來雁塔,在舊題名處添一“前”字,叫作:曾題名處添前字。這種當時隨意性的題名主要是炫耀于當世,很難保存長久。后代有好事者等方搜集刻石,才保存下來少許。明清時,“雁塔題名”之風又盛。這時的題名,約定俗成,文舉在大雁塔,武舉在小雁塔,洋洋大觀,歷時多年,F(xiàn)明清題名的刻石保存下來不少,有的以史料價值見長,有的以書法杰作為人所稱道。

點擊查看: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復習資料

題名刻石之外,兩座雁塔還保存下來許多碑刻,以大雁塔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圣教序記》最為著名。前者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者太子李治撰,都是為玄奘所譯佛經(jīng)寫的,也都是唐朝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唐代的遺跡還有兩塔之下石門楣上的線刻畫,有佛像、建筑、圖案等,非常精美。如大雁塔石門楣上的佛殿圖,不但工藝精湛,而且在中國古建史上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還保存下來不少游人題記的刻石和后代對寺塔修葺的碑記。至于唐代的寺和塔,根本沒有這么多碑刻,更多的卻是隨處可見的壁畫。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錄了57位畫師及其畫作,其中有十多位在大慈恩寺、大薦福寺留有作品,如吳道子、閆立本、尉遲乙僧、王維、鄭虔、畢宏等等。內(nèi)容有大鋪的經(jīng)變和佛祖、菩薩、神鬼、行僧等,以人物為主?上Ф家巡淮妫荒軓那叭酥鞯拿枋隼锶ハ胂罅。

總之,由于唐代社會風氣比較開放,長安又地當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個開放型的國際大都市,因而與其它地方相比較,長安的佛寺更具有多重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品格,不僅僅只是宗教的活動場所。特別是這些皇家大寺,地域廣,院落眾多,建造規(guī)格高,寺院經(jīng)濟發(fā)達。所以它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作為官寺,大慈恩寺和大薦福寺要經(jīng)!盀閲砀!薄_@是國家政治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寺內(nèi)置有翻經(jīng)院,又具有了國家文化事業(yè)單位的性質(zhì)。東西方外國的學問僧來長安,常常讓住在這些寺里,這里又成了鴻臚寺賓客接待的處所和中外文化直接交流的地方。宗教活動,文化活動,娛樂活動和外事活動,這里兼而有之。對各階層人來說,可寄托精神,可開闊視野,也可以消閑觀賞。例如,長安人都知道大慈恩寺和大薦福寺還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牡丹花很有名,備見唐詩和唐人著作。另一個就是“戲場”。錢易《南部新書》記載:“長安戲場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龍,其次薦福!碑斎唬@里所說的“戲場”指的是雜耍表演的場所,和今天戲場的概念完全不同。

以上內(nèi)容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西安大雁塔的歷史簡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了解相關資料,為以后深入學習歷史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25206.html

相關閱讀:歷史必考的專題(十五)黨史上的重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