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福樓
漢語言的三個特點——象形字書寫、表達上的簡潔,以及藝術要求上的含蓄,其實都是文化環(huán)境所造就的。
其原因很簡單。語言是一種被約定俗成的,為大眾普遍應用的交際工具。具體說說:
其一,象形。
人類初期語言都是形象的。這與語言產生于繪畫,進行初級表意有關系。描繪出來的生活“圖像”繁復,不好寫,因而表意文字不是什么便利的語言呈現形式。
在語言發(fā)展中,這種象形文字逐步演變?yōu)槌橄蠡姆,最后歸結在數十個拼音字母,采取了表音的辦法。多數語言如此。漢字,成為語言發(fā)展中的“活化石”,它沒有發(fā)展成為字母文字。
這與其所處環(huán)境有關系。中華民族形成之后,確立了文化中心,文字這個載體,所承載的文化,很快就輻射到其他地方。文化的優(yōu)越感,連帶發(fā)展出本地人對于這個古老文字的崇拜。于是在文化輸出的同時,文字也輸出了,至今在日本和朝鮮文字里,可以找到漢字。就語言應用看,在口語上,它是多變的,而在文字應用上,它要求穩(wěn)定。這也是語言應用的特質。在一個龐大區(qū)域與人口的帝國,要求統一語音,這很難。其實,在現代中國之前,沒有一個王朝可以做到統一語音,于是文字表音的基礎條件不具備。假如選擇這條語言發(fā)展道路,則文字就會裂變出若干種,直接影響到統一文化,以及統一的國體。這自然是為當時的國家政治所不容的。所以,我說,采取表意文字恰是愛國和要你愛國的表現。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初期,血緣是聚斂人群的方式,在大人群管理上,血緣的人際聯系就不足了,于是宗教因應而生。中國人選擇了另外方式——就是文化,以及統一的文字。
其二,簡潔。
在表達上,漢字簡潔。這是我們感覺很驕傲的。簡潔,與抒寫的繁復直接相關。表達一個意思,要畫出一幅畫,這是不容易的,而且要專門懂得的人來畫。文字的應用專業(yè)化,由此文字書寫走向了藝術化,而且要寫得很慢。這個難度,造成了漢字寫出來要費思量,不容易。簡潔的書寫,還與書寫材料的匱乏有關系。
還要看到中國文字書寫,在初期以甲骨、青銅、石碑、竹簡書寫,其實不是“寫”,是刻寫,是塑造。一個字落在材料上面,要下功夫,很不容易,自然要字斟句酌。節(jié)約文字,其實就是節(jié)約經濟成本。中國有兩個成語——“汗牛充棟”和“韋編三絕”,前者說明運送書籍不容易,幾萬字的東西,要堆積一屋子,若運送出去則會讓牛拉車都出一身的汗;后者說讀書也不容易,竹簡翻閱,連牛皮繩都會磨斷。進而,你想這些漢字書寫起來,是不是更費勞力。
漢字表達上的簡潔,還與貴族化的應用有關系。漢語言,在文字表達上體現為“文雅”,與貴族化應用有關系。同樣是記錄一個人在日常生活里的口語化表達,幾乎同時代的孔子和亞里士多德的說話就大不一樣。在中國有孔子的言論集子叫做《論語》,這是個薄冊子,文字很節(jié)約。也就是說,在文字記錄中不是如實的,而是進行了文字轉化——把口語表達轉化為了嚴謹的書面語——我們今天叫做文言文——文言文,是教育和官場用語,是一種特殊表達,與老百姓生活里說話很不一樣——也有人稱為“拽文”,在孔乙己的嘴里就是“之乎者也”。亞里士多德與他的老師蘇格拉底,都是演說家,在民主議事的大廣場要發(fā)表演說。后來人記錄時,采取了口語記錄的方式,所以沒有經歷所謂雅文化的改造,因而其文字的容量是巨大的,幾百萬字(音節(jié))的東西可以留下來。
其三,含蓄。
這是漢語言在文學化表達上最為我們感到自豪的。即說話不直接,繞一個小圈子,顯得有禮貌,有分寸。這一點再發(fā)展,影響到民族習慣和性格。話說半分,意思不說明了,或許與文化傳統有關系。僅就文字而言,在簡約的文字里,要放下一個意思,一定要過濾掉句子的修飾成分,即保留下關鍵詞語,主謂賓而已。句子中的定語、狀語和補語很少,即語言表達上的精細化嚴重不足。
這本來是個缺點,一般而言,在應用中出現問題,一定引發(fā)文字上的演變,即需要往積極方面變化?墒菨h語言在書面表達上的局限性出現之后,并沒有發(fā)生這個演變,一定有另外的原因——這么想一下——把話不說透,要人有空間去思考,各得滋味——明白的,心里也就知道了;而不明白的,也不需要你明白——這么做,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在所謂講究文字的那個群體——文人集團,在政治場合的表達時,有較大的回旋余地。要看到,當時的封建政治,采取了言論控制的方式。話說半分,留下幾分,給聽的人去想明白。這算語言智慧。
這種表達,更多應用體現在文學作品。于是,當文人通常在正式場合下的語言表達,轉化一個空間,有了他的隱私性話語權的時候,即需要融入他的個人化的思想情感,便發(fā)現增加了一個優(yōu)勢——用最少的文字,給予了作品最大的審美空間。在中國文學作品里,總是以最少的顯著意義,而掩埋下最為豐富的潛在意義。沒有一點智慧的人,你還真是讀不懂作者心里的話。
最大的藝術成果是詩歌,文字最少,可是容下的作者的心里話極為豐富——說說風雨,這個自然界的尋常物,總是潛藏著意蘊,為政治風雨的隱喻;風花雪月,盡管凄美柔情,可是與作者的不甘于沉淪的人生也有關聯。其他的情形,這里也不說透了,供大家聯想。
含蓄,在藝術上造就了中國古代文學的輝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727131.html
相關閱讀:江蘇語文試卷點評 高考試題難不難